-
痰火痓
痰火痓病名。见《万病回春·痓病》。临床多见于眼目和口部牵引、手足振摇,甚则搐搦,咳嗽多痰,或有身热,苔浊腻、舌质红,脉多滑数。《景岳全书·杂证谟》:“痉有痰盛者,不得不先清上焦;若火盛多痰者,宜用清膈煎、抱龙丸。”此属豁痰清火止痉法,亦可用栝楼枳实汤加减或黄连温胆汤加栝楼皮、紫石英等药。
-
救产止痉汤
处方:人参15克当归30克川芎9克荆芥(炒黑)3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祛风止痉。治新产妇人,血虚发痉,手足牵搐,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止痉愈风散
《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全蝎3钱,蜈蚣3钱,炒芥穗5钱,独活1钱。功效:祛风止痉。主治:产后突然发痉,昏昧不识人,颈项强直,牙关紧闭,手握不开,身体发热,面色时红时青,呈苦笑状,脉浮弦而劲。用法用量:用黄酒兑开水冲1钱,如无效,二小时后再服。若无黄酒,可用醪糟汁冲开水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毒气攻心
毒气攻心病证名。疔毒、痈疽之走黄、内陷而引致神昏痉症者。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多因疮毒邪盛正虚,或患疮疡后失于调治,致使毒邪内攻,扰及心营所致。证见心中烦乱,寒热、神昏,或恶心欲呕,严重者口噤抽搐而痉者等。相当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治法参见疔疮走黄、内陷等条。
-
逆灸
逆灸指无病灸,以期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即施用灸法以预防小儿痉病的发生。
-
桂枝合补血汤
别名:桂枝补血汤、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炙)、当归、黄耆。功能主治:产后伤血病痉。男子患金疮,伤血过多而成痉证者。用法用量:桂枝补血汤(《医家四要》卷三)、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医学摘粹》)。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七引《金鉴》
-
强直
强直证名。多指身体某部肌肉之强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强直以颈项部尤为多见,亦可表现于周身肌肉。《内经知要·病能》:“强者,筋强;多见于痉、痫、破伤风等病。
-
息风定痫
息风定痫为治法。指用具有息风止痉作用的方药,治疗风痰所致痫病的治法。
-
涤痰息风
涤痰息风为治法。指用具有荡涤痰涎、化浊开窍、息风止痉作用的方药,治疗顽痰所致癫痫等病证的治法。
-
中风·风火闭窍证
中风·风火闭窍证(apoplexywithsyndromeofwind-fireblockingorifices)是指风火上扰,蒙蔽清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眼斜,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口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舌红,脉数沉等为常见症的中风闭证证候。
-
中风·痰火闭窍证
中风·痰火闭窍证(apoplexywithsyndromeofphlegm-fireblockingorifices)是指痰火互结,蒙蔽清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口眼斜,鼻鼾痰鸣,面红目赤,躁扰不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沉等为常见症的中风闭证证候。
-
中风·痰浊瘀闭证
中风·痰浊瘀闭证(apoplexywithsyndromeofblockadeofphlegm-turbidityandstaticblood)是指痰浊瘀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淡,苔白腻,脉滑沉等为常见症的中风闭证证候。
-
伤寒论条辨
概述:《伤寒论条辨》为伤寒著作。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主要内容: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篇,将太阳病纳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感、营卫俱伤”三种。建国后有排印本。
-
卫生鸿宝
《卫生鸿宝》为方书,六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广泛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多系近人试效之方,内容又较通俗,便于读者临床运用。卷二外科;卷三幼科;卷四痉科;卷五女科;卷六伤科。各卷分病列方。有条不紊,便于检阅,切合临床。
-
齘
齘(xiè,音泄)指上下牙齿相磨切。《灵枢·热病》:“九日热而痉者死,腰折,瘈疭,齿噤齘也。”
-
医学问对
《医学问对》医论著作。又名《医学课儿策》。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进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则,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对病原、诊断、治疗处方均有明确细致的分析。后收入《三三医书》。
-
暍
暍(yē,音耶)即中暑。《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中热者,暍是也。”
-
伤寒论三注
《伤寒论三注》为伤寒著作。清·周扬俊撰于1677年。在六经病每篇前均论述该经脉环周之理,并认为六经乃指手足十二经脉,非单指足经而言,补充了朱肱的足六经说。作者强调伤寒病证应以风寒为重点,故将论中春温夏热、火劫、并病、合病、脏结、结胸、痞证、痉湿暍等另编于后。
-
湿家
湿家是平素湿重患者的古称。多有身疼肢重,发热、头汗出,胸满,小便不利等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湿家之为病,一身尽,发热,身色如熏黄也。”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当以利湿为大法。结合兼证情况予以辨证论治。
-
红龙夏海汤
处方:红牛膝12克,地龙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功能主治:清肝,平肝,潜阳,镇痉熄风。主肝阳上亢。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黎炯方
-
犁头尖属
中文名犁头尖属拼音名litoujianshu拉丁名Typhonium中国植物志13(2):101描述TyphoniumSchott犁头尖属,天南星科,35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一带,我国有13种,南北均产,其中独角莲T.giganteumEngler块茎能祛风逐寒、镇痉;)Decne块茎外用能解毒消肿、散结、止血。雄花有雄蕊1-3,雌花:子房1室,有胚珠1-2颗,基生;
-
万密斋
万密斋即万全,(15~撰述有《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书,其著述可称为祖传和个人经验的汇集。在理论上宗钱乙,并发挥了钱乙五脏辨证理论,强调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治疗重视调补脾胃。对小儿杂证如痉风等,特别是痘疹,尤富经验。
-
归鳢饮
处方:当归3-5钱,熟地4钱,川芎1钱,乌药1钱,红花5-7分,女贞子3钱,钩藤3钱,全蝎2个,鳢鱼头1个。功能主治:血虚挟风成痉,或厥气肝风眩晕;及破损经风。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调指甲灰服。摘录:《医级》卷八
-
青蒿囊虫
出处:《纲目》拼音名:QīnɡHāoN nɡCh nɡ别名:青蒿蛀虫(《品汇精要续集》),青蒿虫(《本草推陈》)。夏季,寻觅青蒿茎上有蛀孔者,即内有蠹虫,用刀剖取,入朱砂、轻粉研合为丸,干燥贮存。功能主治:①《纲目》:治急慢惊风。②《本草推陈》: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痉挛抽搐,有镇静镇痉之效。
-
惊搐五证
惊搐五证惊搐五种证候的鉴别。见《东医宝鉴》。身热力大者为急惊;身冷力小者为慢惊;仆地无声,醒时吐沫者为痫;头目仰视者为天吊;角弓反张者为痉。
-
泾溲
泾溲指小便。《素问·厥论》:“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泾溲不利。”《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素问·调经论》王冰注:“泾,大便。《素问·调经论》林亿等注:“按杨上善云,痉,有本作经,妇人月经也。”
-
金镞科
金镞科明代医学科目名。参见金痉肿科条、十三科条。
-
擦牙石盐散
处方:白软石膏1斤,辽细辛12两5钱,川升麻2两5钱,川芎1两,白芷3两,馒头(炒成黑炭)半斤,白盐12两(入炭火煅红半日)。制法:上为极细末,用绢罗筛过。功能主治:用此药久擦牙,永久坚固,再无牙痉、牙疼之症。
-
防风温胆汤
处方:半夏半两(制),枳壳半两(麸炒),茯苓半两,橘皮2钱半,防风2钱半,甘草(炒)1钱半。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消痰,顺气,疏风。主小儿痉痓。用法用量:《得效》有人参。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
降火化痰汤
《会约医镜》卷十二:降火化痰汤: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贝母胆星海石木通各1.5克白芥子1.8克功能主治:治痉病,因痰火而成者。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二《会约》卷十二:方名:降火化痰汤组成:陈皮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甘草1钱半,贝母1钱半,胆星1钱半,海石1钱半,木通1钱半,白芥子6分。用法用量:温服。
-
解痉汤加味
处方:白龙须15-20克,钩藤根15克,当归尾15克,紫丹参20克,制乳没各6-10克,延胡索12克,白芍35克,炙甘草20克,伸筋草15克,生麻黄3克,熟地18克,草红花3克,川续断12克,香附10克。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舒筋解痉。主气血阻滞,腰络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姜佐柏方
-
荆沥饮子
《圣惠》卷七十四:荆沥饮子:处方:荆沥3合,竹沥3合,梨汁3合。功能主治:妊娠中风痉,口噤。用法用量:上药相和令匀,温服2合,不计时候。摘录:《圣惠》卷十九《圣惠》卷八十三:方名:荆沥饮子组成:荆沥2合,生葛根汁1合,蜜1匙,竹沥2合,生地黄汁1合。主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手脚不能转动,心神烦热。
-
救儿回生汤
处方:人参2钱,白术3钱,茯苓1钱,砂仁3粒,炒黑干姜5分,山楂5粒,萝卜子5分,车前子1钱,厚朴3分,神曲3分,半夏5分。功能主治:补脾胃,止吐泻。主小儿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痉,头摇手动,眼目上视,身体发颤,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救阴平肝汤
处方:犀角、连翘、鲜菖蒲、鲜生地、玄参、羚羊角、钩藤、银花露、至宝丹(另化服)。功能主治: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邪灼心包,营血巳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方出《温热经纬》卷四,名见《喉科家训》
-
举卿举败散
别名:愈风汤、举卿古拜散、举卿古拜饮处方:荆芥末3钱。功能主治:痉证。妇人新产血虚痉者,汗后中风发搐。临床应用:产后昏睡:一妇人产后睡久及酸,则昏昏如醉,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微焙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或童便服。摘录:方出《活人书》卷十九,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九
-
理气平肝散
处方:乌药1钱半,香附1钱半,青皮1钱,枳壳1钱,芍药1钱,川芎1钱,柴胡1钱,木香1钱,甘草4分。功能主治:七情所伤发痉。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木香磨水2匙加入。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四
-
凉膈加羚羊汤
处方:薄荷、连翘、生锦纹、焦山栀、青子芩、生甘草、羚羊角、玄明粉、淡竹叶、白蜜。功能主治:积热发痉,便闭。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三叉汤
处方:生石膏24克,葛根18克,赤芍12克,钩藤12克,苍耳子12克,柴胡12克,蔓荆子12克,黄芩9克,荆芥9克,薄荷9克,甘草9克,全蝎6克,蜈蚣3条。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平肝止痉。主肝阳上亢,风火上扰。(三叉神经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赵锡武方
-
刺天茄叶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C TiānQi Y 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叶。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解毒止痉。治小儿惊厥。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海狸香
拼音名:HǎiL Xiānɡ别名:海狸鼠来源:啮齿目海狸鼠科海狸鼠MyocastorcoypusMolina,以下腹部分泌囊之分泌物入药。生境分布:原产南美,黑龙江、贵州引种喂养。化学成份:含海狸香脂(castorin)挥发油、胆甾醇(cholestrin)、安息香酸、酚、炭酸钙等。炮制:海狸香酊:海狸香1分及稀酒精10分而成。功能主治:镇痉。
-
海螺壳
《*辞典》:海螺壳: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ǎiLu K 来源:为骨螺科动物红螺的壳。功能主治:《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化痰消积,止痉。治胃痛,淋巴结结核,手足抽筋。附方:治慢性骨髓炎:海螺壳煅成炭一两,人中白三钱,冰片八分。研细,用陈猪油或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敷。
-
南天仙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天仙子:来源:爵床科水蓑衣属植物岩水蓑衣HygrophilasaxatilisRidl.的种子。功能主治:镇痉止痛。用于癫狂,抽搐,哮喘,胃痛。外用治痈肿,恶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蛇胆
来源:游蛇科动物乌风蛇ZaocysdhumnadesContor或其他种蛇的胆囊。取出胆囊,通风处晾干。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用于小儿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痰热惊厥,急性风湿性关节炎。2个,入丸、散剂或兑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岩山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山枝:拼音名:Y nShānZhī来源:夹竹桃科岩山枝MelodinushenryiCraib,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甘、微辛,寒。功能主治:解热,镇痉,活血散瘀。主治小儿角弓反张(脑膜炎)。用法用量:果5钱,水煎服,1日3次。
-
四石汤
《千金》卷三:组成:紫石英3两,白石英3两,石膏3两,赤石脂3两,独活6两,生姜6两,葛根4两,桂心2两,芎藭2两,甘草2两,芍药2两,黄芩2两。主治:产后卒中风,发疾口噤,瘈疭闷满,不知人;并缓急诸风毒痹,身体痉强;及挟胎中风,妇人百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半,去滓,分5服,日3夜2。
-
止痉散
概述:止痉散为方剂名,出《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具有搜风通络,镇痉止痛的功效,治乙脑抽搐不止、四肢抽搐、痉厥以及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等。全蝎、蜈蚣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一岁婴儿每次一分附注:《方剂学》本方用法:每服三分至五分,一日二至四次,温开水调送,小儿根据年龄酌减。
-
全阴救胃汤
《辨证录》卷七:组成:玄参5钱,茯苓5钱,桃仁1钱,葛根1钱,人参1钱,麦冬5钱。主治:阳明之痉。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方中滋胃中之阴,而不损其胃中之气,玄参去热,葛根去风,茯苓去湿,三邪皆去,而又得人参以生胃,麦冬以生肺,则桃仁不亦可以已乎?
-
妙效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方名:妙效丹组成:明雄2钱,蝎尾2钱,煅赭石2钱,杏仁2钱,朱砂2钱,豆霜5分。功效:镇惊止痉,调胃通便。主治:慢惊风症,咳嗽喘息,五疳停食,夜啼腹胀,呕吐泻痢,咽喉不利,口流热涎。用法用量:每服2分。用药禁忌:脾胃虚弱者忌服。
-
天麻属
中文名天麻属拼音名tianmashu拉丁名Gastrodia中国植物志18:29描述GastrodiaR.Br.天麻属,兰科,约20种,分布于东亚、马来西亚至大洋洲,我国有3种,其中天麻G.elataBI.从东北至西藏均产之,根状茎供药用,有熄风镇痉作用,为著名中药。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合生成管状,顶端5齿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管内;
-
万氏家传伤寒摘锦
《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为书名,此书简称《伤寒摘锦》。明·万全编撰。本书重点选摘《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痉湿暍、霍乱等脉证治法,兼述温病、时行疫病。后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