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复
房劳复:房劳复为劳复证之一。辨证论治:《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阴虚劳复者,由温热伤阴,肾液已亏,稍加劳动,微挟风寒,其病复作,症仍头痛发热恶风,舌燥口渴,六脉浮数无力者,此真阴虚劳复也,宜七味葱白汤,清润而微汗之,或金水六君去半夏,用生地,加川斛、丹皮、豆豉、葱白之类,滋养阴液以汗之;
-
气虚劳复
概述:气虚劳复为病证名。若正气虽虚,尚有余热未清,其人虚羸少气,气逆欲呕者,竹叶石膏汤加姜汁主之,或陈氏六神汤加银柴胡、地骨皮亦佳。”见《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劳复的分类:劳复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阴虚劳复
概述:阴虚劳复为劳复证之一。辨证论治:《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阴虚劳复者,由温热伤阴,肾液已亏,稍加劳动,微挟风寒,其病复作,症仍头痛发热恶风,舌燥口渴,六脉浮数无力者,此真阴虚劳复也,宜七味葱白汤,清润而微汗之,或金水六君去半夏,用生地,加川斛、丹皮、豆豉、葱白之类,滋养阴液以汗之;
-
温病劳复
见《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复则诸症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安神养血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如兼头痛恶寒,加薄荷、葱白;如兼寒热,寒多加羌活、紫苏;劳复的分类:劳复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伤寒食复
概述:伤寒食复(recurrentexogenouscolddiseasecausedbyimproperdiet)是指伤寒病初愈,因饮食而复发。治疗:《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分类:劳复中又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伤寒劳复
概述:伤寒劳复(recurrentexogenouscolddiseasecausedbyoverstrain)是指伤寒病初愈,因劳累而复发。治疗:《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分类:劳复中又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温病食复
概述:温病食复(recurrentwarmdiseasecausedbyimproperdiet)是指温病初愈,因饮食失调而复发。治疗:《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安神养血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分类:劳复中又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柴胡百合汤
《伤寒六书》卷三:柴胡百合汤:处方:柴胡、人参、黄芩、甘草、知母、百合、生地黄、陈皮。用法用量:水2钟,加大枣1枚,生姜3片,槌法醋煮鳖甲煎之,温服如圣饮。呕吐,入姜汁炒半夏;食复者,加枳实、黄连;愈后干呕,错语失神,呻吟,睡不安,加黄连、犀角;虚汗,加黄耆;劳复时热不除,加葶苈、乌梅、生艾叶。
-
栀子汤
《外台》卷四引《延年秘录》:方名:栀子汤别名:栀子散组成:栀子仁4两,黄芩3两,柴胡4两,升麻3两,龙胆草3两,大黄3两,栝楼3两,芒消2两。主治:肾劳实热,小腹胀满,小便黄赤,末有余沥,数而少,茎中痛,阴囊生疮。用法用量:上取山栀子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1升半,煎至8合,去滓,入大黄末搅匀,食后旋旋温服。
-
遗热
指热病余邪未尽,因过劳或不慎于口腹而复发。《素问·热论》:“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伤寒全生集》:“病新瘥后,血气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劳动再发,为劳复。血气尚虚,但当安卧守静以养血气,设或早晚劳役,使气血沸腾,而邪热遂还于经络而发热也,谓之遗热。”参见劳复、食复条。
-
女劳复
女劳复为劳复之一,指大病初愈,精神气血尚未平复,房劳过早,以致阴精耗损,肾气受伤而出现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背强痛或小腹急迫绞痛,憎寒发热,时时阴火上冲,头面烘热,心烦胸闷,饮食不振等证候。《诸病源候论·伤寒交接劳复候》:“虽瘥尚虚,未平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也。其治有补虚、温阳、清热等法。
-
柴胡饮子
《宣明论方》卷四:柴胡饮子:别名:人参柴胡饮子(《医门法律》卷五)。摘录:《圣惠》卷十七《普济方》卷一三二:柴胡饮子:处方:柴胡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升麻半两,地骨皮半两,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草龙胆半两。主治:伤寒发汗未解,气血已虚,寒热往来,口干烦渴,大便秘结,脉洪实弦数。
-
牡鼠粪
出处:《别录》拼音名:MǔShǔF n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治伤寒劳复发热,疝瘕,腹痛,淋浊,经闭,疳积,乳痈,鼠瘘,疔肿。亦治诸劳复。(《类证活人书》豭鼠粪汤)③治室女月水不通:用鼠屎一两,烧灰,研,空心温酒调下半钱。
-
阴阳易
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妇人病新差,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阴易。
-
阳易
概述:阳易(yangexchange)为病证名。是指健康女人与伤寒或温病初愈的男人性交而得病。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仲景伤寒论疏钞鎞
《仲景伤寒论疏钞鎞》伤寒著作。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作者自视甚高,除正面论述外,还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
-
尚论篇
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初刻于1648年。将合病、并病、坏病、疾病四类,附于三阳经末;将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末。本书于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论述温证、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以及太阳阳明方、阳明少阳方、三阴及各证方等,与《尚论篇》合为八卷。
-
伤寒微旨论
《伤寒微旨论》为伤寒著作。全书自伤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论述辨脉,汗、下、温中等治疗大法,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并附方论、治案。所用方剂不限于《伤寒论》方,多为自拟方。所设汗、下、温中诸法均依立春后至清明前;清明后至芒种前;但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批评韩氏“将温暑作伤寒立论”,应予注意。
-
伤寒论本义
《伤寒论本义》为伤寒著作。清·魏荔彤撰于1724年。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以及作者对方、闵二家学说的评价。编次方面,将合病、并病、坏病、痰病、过经不解等内容置于三阳经病和三阴经病之间。本书另有魏氏自撰的跋语,分析了六经病的八纲及治法举例,可资参考。现存康熙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
古本康平伤寒论
《古本康平伤寒论》为伤寒著作。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包括伤寒例,六经病及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1946年日人大冢敬节将校正本寄赠苏州叶橘泉,叶氏予以重校后出版排印本,1954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重予刊行。
-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为伤寒著作。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在编次上删去脉法、序例、可汗等篇,并将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删并于《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暍证下。
-
腹中绞痛
腹中绞痛证名。指腹中剧痛如绞,可伴有腹肌痉挛。①多见于腹内脏及肠道之炎症、结石、穿孔等病证。②伤寒劳复证候之一。见《类证活人书》卷五。指伤寒新愈,阴阳之气未和而过早房劳所致。参见劳复、阴阳易、腹痛条。③绞肠痧主证之一。见《痧胀玉衡》。
-
竹
三天服一剂。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2、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7、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用淡竹沥三合,温服。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
-
薄荷粥
《长寿药粥谱》:薄荷粥:处方:新鲜薄荷30g(或干薄荷15g)。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主中老年人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并可作炎夏防暑解热饮料。摘录:《长寿药粥谱》《圣惠》卷十六:方名:薄荷粥组成:薄荷1握,阿胶1两(杵碎,炒令黄燥),川升麻1两,豉心1合。主治:时气劳复,四肢烦疼。
-
石膏黄芩散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组成:石膏(碎)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山栀子仁半两,葛根(锉,焙)半两,知母(焙)半两,人参半两,黄连(去须,炒)半两。主治:伤寒后,食肉劳复如初,壮热头痛,心烦欲吐,小便赤黄。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浓煎葱白竹叶汤调下,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栀子石膏汤
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外台》卷二:方名:栀子石膏汤组成:栀子仁3-7个,石膏5两,鼠屎(尖头大者)20个,香豉1升。主治:伤寒温病后或食或饮或动作劳复。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次服。
-
栀子石膏散
方出《圣惠》卷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四六:方名:栀子石膏散组成:栀子仁1两,石膏3两,雄鼠粪3-7个,豉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主治:伤寒新愈后,起早,饮食过度劳复。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
益气养神汤
《回春》卷二:方名:益气养神汤组成:人参1钱,当归1钱,白芍(酒炒)1钱,知母(去毛)1钱,麦门冬(去心)1钱,栀子(炒)1钱,陈皮5分,生甘草3分,升麻3分,前胡7分,白茯苓(去皮)7分。主治:伤寒新愈,方起劳动应事,或多言劳神而微复动热者,曰劳复。用法用量:加大枣1个,水煎,食远温服。制备方法:上锉1剂。
-
鼠屎栀子豉汤
《外台》卷二引《古今录验》:方名:鼠屎栀子豉汤组成:豉2升(绵裹),鼠屎21枚,栀子7枚(擘),麻黄3两(去节)。主治:伤寒食不消,劳复脉实者。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煮取2升,每服7合,1日3服,汗微出。
-
小儿瘥后劳复
小儿瘥后劳复为病证名,指小儿大病瘥后因劳倦而复发,见《婴童百问》。如劳复而寒热往来,胸胁满痛,呕吐烦渴者,宜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
雄鼠屎汤
《活人书》卷十八:方名:雄鼠屎汤组成:栀子14枚(劈),枳壳3枚(炒),雄鼠屎2-7枚(即两头尖)。主治:劳复。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入葱白2寸,香鼓30粒,同煎1盏,分作2服。勿令病人知鼠屎。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
《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为书名。又名《伤寒金鎞疏钞》。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喝、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卢氏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
-
伤寒证治准绳
《伤寒证治准绳》为《伤寒准绳》的别名。《证治准绳》组成部分。明·王肯堂编撰。刊于1604年。卷首入门辨证诀,鉴别外感、内伤之发热,阐析伤寒及类伤寒一些症候在因、证方面的不同点。4列述六经病主要病证的方治;6为合病、并病及汗、下、吐后等病;卷7为劳复、食复、瘥后诸病、四时伤寒、妇人和小儿伤寒等;
-
伤寒金鎞疏钞
《伤寒金鎞疏钞》为《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的别名。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喝、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卢氏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
-
伤寒阴阳易
概述:伤寒阴阳易(yinyangexchangeofexogenouscolddisease)是指健康人与伤寒恢复期的病人交接而发病。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温病阴阳易
概述:温病阴阳易(yinyangexchangeofwarmdisease)是指健康人与温病恢复期的病人交接而发病。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为伤寒著作。简称《伤寒标本》。旧题金·刘完素撰。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疫疠的区别;在治法上用双解散、益元散等方以补充仲景治法之未备。后编入《医统正脉》中。现存明清刻本,1949年后出排印本。
-
伤寒标本
伤寒标本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为书名。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疫疠的区别;在治法上用双解散、益元散等方以补充仲景治法之未备。
-
大黄豉汤
处方:豉5合,甘草2两(炙),桂心2两,大黄4两,芒消半斤。功能主治:伤寒已愈,食饮多劳复。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得2升,去滓,食前适寒温饮1升,每日2次。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摘录:《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
葛根姜豉汤
别名:葛根葱豉汤处方: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豉2合半,葱白2合半,葛根2两。功能主治:天行劳复佼热,且至晚则腰背痛,头项强重。用法用量:葛根葱豉汤(《保命歌括》卷二)。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
枳实栀子汤
处方:枳实(三钱)栀子(一钱半)豆豉功能主治:治大病瘥后劳复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清浆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如有宿食,加大黄三钱煎服。摘录: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
-
柑皮
《*辞典》:柑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ānP 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此外,福建等地亦产。性味:①《七卷食经》:小冷。①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注意:①《食疗本草》:多食令人肺燥、冷中、发痃癖。②《日华子本草》:多食发阴汗。
-
人参五味子散
《直指》卷八引《圣惠》:别名:人参五味子汤、人参五味散、人参五味汤组成:人参、五味子、桔梗、白术、白茯苓、甘草(炙)、熟地黄、当归(焙)半两,地骨皮3钱,前胡(去苗)3钱,桑白皮(炒)3钱,枳壳(去瓤,炒)3钱,黄耆(炙)3钱,陈皮(去白)3钱,柴胡3钱。劳复,咳脓或咯血。
-
萎蕤饮子
《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方名:萎蕤饮子组成:萎蕤5两(切),葱白(切)1升,豉心1升(绵裹),粳米3合(研碎),雄鼠屎7枚(末)。主治:天行愈后劳复,不但起动劳役,或因饮食稍多,或因言语过分,或缘视听不节,状若伤寒,服葱白七味饮,若不觉可,宜合此方服之。覆被安卧,取汗愈。
-
自复
自复指疫病后期,不因劳复、食复等因素,而由于病邪未尽而复发者,称“自复”。见《温疫论》下卷:“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证,所发亦某证,稍与前药,以撤其余邪,自然获愈。”
-
鼠屎豉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古今录验》:方名:鼠屎豉汤组成:鼠矢(两头尖者)2-7枚,豉5合。主治:时气病起,诸复劳者。病新愈,早起及食多劳复。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半,顿服之。温覆取汗愈。有麻子仁,纳1升,加水1升;亦可纳枳实、葱白1虎口。
-
阴易
概述:阴易(yinexchange)为病证名。身重,少气,阴肿入里,腹内绞痛,热上冲胸,头痛不欲举,眼中生花。”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为伤寒著作。沈氏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伤卫”(见自序)。编次仿喻嘉言《尚论篇》,将六经篇目合病、并病、过经不解、差后劳复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正治汗、吐、下次之于前;
-
金匮玉函经
《金匮玉函经》金匮著作。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证;卷五-六为汗、吐、下、灸刺、水等治法的“可”与“不可”及热病阴阳交并生死证;
-
色复
劳复证之一。其症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胁痛,小腹里急绞痛,憎寒发热,或阴火上冲,头面烘热,胸中烦闷是也。若小腹急痛,脉沉足冷,则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调服,外用吴茱萸五钱,食盐二两,拌炒热熨小腹。”《医宗金鉴》卷三十七:“房劳复与阴阳易,二病情异证则同,病后犯色复自病,病传不病易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