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
概述:乳:1.乳房;4.乳类食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如通乳,即指通畅乳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怀子而不乳”。司马贞注:“乳,生也。”
-
外耳道、鼓膜与乳突部检查
否则,用耳镜检查外耳道,检查者一手将被检者的耳廓向上牵拉,另一手将大小合适的耳镜轻轻插入外耳道,注意不可超过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观察外耳道有无充血、肿胀、耵聍栓塞、异物、分泌物、肿物、瘘管以及有无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等。结果记录:分别记录左、右外耳道、鼓膜和乳突部检查的阳性结果。
-
复原乳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把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是乳品生产中的两大类型,前者是将原料奶经过80摄氏度以下长时间加热处理,这种奶保质期不长,且需要冷藏;现在有了规定复原奶必须明确标注。
-
虾米酒
《仙拈集》卷三:方名:虾米酒组成:鲜虾米1斤(去皮须足)。功效:通乳。主治:无乳,及乳病。用法用量:上用净肉不拘多少,捣烂,陈酒热服,少时乳至,再用猪蹄汤饮之,1日几次。其乳如泉,屡验神效。
-
小儿伤积
小儿伤积为病证名。其症不欲乳,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嗳腐吐酸,大便失调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若“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可知乳积食滞和脾胃虚,乃是小儿乳积和食滞病机两个主要方面。治乳积,用消乳丸以消导;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
-
莨菪酒
处方:莨菪1撮。各家论述:《医方考》:乳、产也,怀子而不乳者,气血凝涩,宜产而不产也。莨菪能行痹气,酒性能行滞血,故主之而旋乳。临床应用:难产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菪药1撮,以酒饮之,旋乳。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余病,即饮以消石1剂,出血,血如豆比5-6枚。
-
乳糖酶(β-半乳糖苷酶)
2013年2月17日卫生部公告2013年第2号批准乳糖酶(β-半乳糖苷酶)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
通壳丹
《吴氏医方类编》卷二:方名:通壳丹组成:生半夏1个,葱头如指大1块。主治:怀孕而内吹,或小儿食乳而外吹,或勒乳而结,或欲断乳而太急,致成乳症,初觉疼痛者。用法用量:上捣烂。以夏布裹,塞鼻,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半炷香为度。
-
妙丸子
《普济方》卷三九五:方名:妙丸子组成:丁香1钱,藿香叶1钱,木香1钱,白茯苓1钱,官桂(去皮)1钱,青磁石1钱,代赭1钱,巴豆2-7粒(大者,去皮心膜,纸上压去油)。主治:小儿吐泻,并伤食,腹疼,不思乳食,兼吐(?如伤食泻,与5-7丸,利下食,次与益中膏。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芥子大。
-
败乳自退方
处方:瓜蒌1个(半生,半炒),大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姜1片(半生,半煨)。功能主治:乳初结胀不消。用法用量:用酒1碗,煮取1盏服。其痛一会不可忍,即搜去败乳,临卧再1服,顺所患乳一边倒卧于床上,令其药行故也。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七
-
牛乳煮石英服方
《千金翼》卷二十二:组成:石英3大两(泽州者),牛乳1大升,水3大斗。用法用量:上先下牛乳于铛中,即以生密绢4重作袋盛石英,系头,下着乳中,勿令袋着底,以杖测之为记讫,然后下水,以炭火涓涓煎之,水尽乳在,还以前杖测之,至刻即休,出石袋,以水溜之,其乳以绵滤之。加减:若患冷气,宜加8颗荜茇和煎之。
-
麋角霜丸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
溢乳
溢乳病证名。婴儿饮乳过多而乳汁溢出。《育婴秘诀》:“溢乳者,乳多而溢出,非真吐乳也。苟不知禁,即成真吐矣。百日内小儿多有之。”
-
白石英粥
处方:白石英3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用法用量:取1乳牛10岁以上方养犊而形瘦者,每日称1两石英末拌豆与食,经7日即可乳。每朝空腹热饮1升,余者作粥,任意食之,百无所忌。5月上旬起服良,如急要用亦不拘。此牛粪粪地种菜,供服乳人食,甚佳。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难乳
难乳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不及,咽而入腹,则令儿心腹痞满,短气促急,故口不能吮乳。”前者治宜清热,用五福化毒丹;后者治宜除秽,用四磨汤。
-
山茵陈汤
处方:山茵陈叶泽泻瓜蒌根猪苓生甘草生地黄功能主治:治婴儿初生眼闭。摘录:《冯氏锦囊》卷三《医统》卷八十八:方名:山茵陈汤组成:山茵陈3钱,泽泻3钱,瓜蒌根1钱半,猪苓1钱半,甘草(生)1钱半,生地黄1钱半。用法用量:水煎,产母用此酿乳,食后服。初服、2服,且捏去宿乳,第3服后,却令儿吃乳,若母自乳亦可服。
-
螳螂子
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以鼻准部为显。宜暂停吮乳6-8小时,将乳汁挤出,用滴管或小汤匙喂儿,即可自愈。如硬块不易消退,可用冰硼散涂齿龈,每日二三次,切忌割治。②即桑螵蛸的别名。
-
乳肿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足阳明之经,胃之脉也。因劳动则足腠理虚,受风邪,入于荣卫,荣卫否涩,血气不流,热结于乳,故令乳肿。或谓“热食汗出,露乳伤风,喜发乳肿。”是乳痈的始发证候。治宜疏肝风清胃热,活血消肿之剂。速下乳汁,导其壅塞,是消肿预防成痈的重要方法。内服药宜选逍遥散,或用小柴胡汤加减。
-
蜈蚣方
《直指小儿》卷一:方名:蜈蚣方别名:蜈蚣散组成: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主治:小儿口噤不开。用法用量:分3次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麝香少许,以猪乳1合和之。《赤水玄珠》载猪乳取法为:令小猪儿吮吃,方其吃时,将小猪后脚提起,其口即开,急将取之,即得乳也。
-
初生下吐
初生下吐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初生小儿腹泻与呕吐并见。多由哺乳过早、过量,或感寒热之邪,扰及胃肠所致。治宜节制乳食。轻者,减少乳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乳量。重证,应禁食,给予静脉输液等治疗。
-
打底套色法
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体中(之前应用其他色浅的药粉饱和乳体)作为基础,即是“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逐渐分次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匀,即为“套色”。
-
小儿吐观
小儿吐观为病证名,即小儿呕吐。《诸病源候论》:“小儿吐观者,由乳哺冷热不调故也。”多由乳食过多,停滞中脘,损伤胃气,不能运化所致。《圣济总录》:“小儿呕吐者,脾胃不和也。或因啼呼未定而遽饮乳;此外,还有因感触惊异,蛔虫内扰和痰饮壅盛而成者。临床分寒吐、热吐、伤食吐、伤乳吐、积吐、虫吐、惊吐等。
-
静脉乳剂
静脉乳剂亦称“静脉乳浊液”、“乳针剂”。通常是植物油(或其他油溶性药物)均匀的分散在水相中制成的水包油型的乳剂(O/W),或者制成复合型乳剂(W/O/W)。静脉乳剂近年来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新剂型应用日趋广泛,除了提供高能营养,供给手术病人脂肪性营养物质的补充外,还可以作为许多油性或脂溶性中药的载体。
-
维生素L
维生素L发现于肝脏和酵母中,是鼠乳汁分泌的必需因子(L因子,泌乳因子)(中原和郎,1934),对人的效果不肯定,以后清楚此因子无论其化学结构还是作用机理都是由二种不同的维生素L1邻氨基苯甲酸(anth-ranilicacid)和L2(腺嘌呤硫代甲基戊糖)组成的(中原和郎,1945)。药品说明书别名促乳维生素;
-
免怀汤
《济阴纲目》卷十四:别名:免怀散组成:当归尾5钱,赤芍药5钱,红花(酒浸)5钱,牛膝(酒浸)5钱。主治:产后乳汁暴涌不止,食少,欲回其乳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附注:免怀散(《金鉴》卷四十九)。通其月经,则乳汁不行。
-
蚯蚓膏
《保婴易知录》卷下:方名:蚯蚓膏组成:陈京墨2钱,朱砂3钱,麝香1钱。主治:小儿胎惊搐。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金银器烧红淬入乳内,将乳调药服之。《接骨图说》:方名:蚯蚓膏组成:蚯蚓48钱(水洗去泥净),清酒32钱,麻油192钱。主治:缓筋,挛筋,缩骨,关强者。用法用量:上药相和,纳蚯蚓,文火煮,以水气尽为度。
-
消乳
消乳治疗学术语。指哺乳期间中断乳汁分泌的方法。《广嗣五种备要·保胎方论》:“产母不令子饮乳,有乳而欲消者,用麦芽五钱,炒为末,四物汤调服即消。或用神曲二钱,炒为末,酒吞,日服一次。”参见断乳条。
-
经行乳房胀痛·肝肾阴虚证
经行乳房胀痛·肝肾阴虚证(menstrualdistendingpainofbreastwithsyndromeofyindeficiencyofliverandkidney)是指肝肾精血不足,乳络失于滋养,以经行或经后两乳胀痛,腰膝酸软,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经行乳房胀痛证候。
-
胎怯·脾肾气虚证
胎怯·脾肾气虚证(fetaldebility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是指成胎之际肾精不充,出生之后脾气不足,全身失于濡养,以啼哭无力,多卧少动,皮肤干皱,肌肉瘠薄,四肢不温,吮乳乏力,呛乳溢乳,哽气多哕,腹胀腹泻,甚而水肿,指纹淡为常见症的胎怯证候。
-
伤乳食
伤乳食为病证名。指乳食停滞所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乳食,物出作馊酸气者是也。”临床多伴有腹痛,面色黄滞,发热,不喜饮食。治以化乳消食为主。宜胃苓丸,煨生姜煎汤研碎调服。
-
伤乳吐
又名嗌乳。《证治准绳·幼科》:“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治宜节制乳食,并服健脾消乳之剂。如消乳丸(《婴童百问》:陈皮、甘草、砂仁、神曲、香附、麦芽)之类。
-
小儿咳逆
小儿咳逆病证名。指乳汁溢入小儿气管引起的呛咳。《圣济总录》:“小儿啼呼未定,因以饮乳,与气相并,停滞胸膈,引乳射肺,令咳而气逆,故谓之咳逆。”注意小儿尚未安定时,不要急于哺乳,即可避免。
-
恒牙早萌
恒牙早萌(Earlyeruptionofpermanenttooth):在乳恒牙替换期间恒牙过早地萌出,此时恒牙牙根刚开始形成或尚未形成,早萌牙易受外伤或感染而脱落。原因多系先导乳牙根尖周感染破坏了牙槽骨及恒牙胚的牙囊而使后继恒牙过早萌出。临床上可用阻萌器阻止早萌牙萌出,阻萌器是在丝圈式缺隙保持器上加焊一根阻萌丝。
-
完全蛋白
完全蛋白(completeprotein)是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不仅能维持人体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食物蛋白质。如乳类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蛋类中的卵清蛋白等。
-
乳无汁
乳无汁病名。指产后无乳。《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产后乳无汁候: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即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治疗参见缺乳条。
-
葱号散
别名:葱乳汤处方:人乳4合,葱白1寸。功能主治:小儿初生不小便,脐腹肿胀,不饮乳者。本方方名,《卫生鸿宝》引作“葱白汤”。《袖珍小儿》本方用法:同捣如泥,敷儿口内,即与吮乳。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五引刘氏方,名见《袖珍小儿》卷一
-
二角散
《嵩崖尊生》卷十五:二角散:处方:生犀角、羚羊角。功能主治:小儿撮口,大便热。用法用量:磨汁,蜜和饮之。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外科集腋》卷四:组成:鹿角(炒黄色)8钱,黄牛角(取角内嫩者,火煅)1两,枯白矾3钱。主治:乳吹、乳痞、乳岩,并无名大毒。制备方法:上为末。
-
乳哺
乳哺小儿人乳喂养的方法。婴儿初生一周,消化能力较弱,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小儿药证直诀》:“半年以后宜煎陈米粥,取粥面时时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稀饭,以助中气,自然易养少病。”人乳喂养太久的婴儿,尤其是不增加辅食的,可致食欲异常或消失,导致元气虚弱,易于感染疾病。
-
卫生济世汤
《青囊全集》卷上:方名:卫生济世汤组成:刘寄奴2钱,乳没共2钱,羌活1钱5分,当归3钱,骨碎2钱,红胡1钱,山甲珠1钱5分,白芷1钱5分,玉丰2钱,桂枝1钱5分,皂茨1钱5分,草节1钱。主治:班肩损骨。用法用量:酒煎;入元寸乳细兑服。
-
阴分之上药
阴分之上药为养生药物。见《遵生八笺》。即青年妇人的乳汁。古人有阴分之上是乳,阴分之下是血的说法。认为年老和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以人乳补养。制作方法是和面加乳调匀,打糊成丸,作养生药用。
-
手少阴之筋
手少阴之筋即手少阴经筋。《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据《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应为“贲”),下系于脐。”向上结于肘节内侧,上行进入腋部,与手太阴经筋相交,伏行乳内,结于胸中,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
野猪脂
《*辞典》:野猪脂: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YěZhūZhī别名:野猪膏(孟诜)。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主妇人无乳。②《日华子本草》:悦色,并除风肿毒疮、疥癣。附方:令妇人多乳:野猪膏炼令精细,以二匙和一盏酒服,日三服。
-
膺
膺为人体部位名。指前胸左右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相当于现代解剖学所称的胸大肌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少阳之筋……上引缺盆、膺、乳……”《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
-
小黄连阿胶丸
《局方》卷十:方名:小黄连阿胶丸组成:肉豆蔻1两,茯苓(去皮)1两,诃子(炮,去核)1两,黄连(去须,微炒)2两。主治:小儿乳食无度,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鱼脑,白多赤少,后重腹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便圊频数,食减少力。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阿胶1两醋煎溶,搜为丸,如粟米大。
-
乳点
乳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江苏中医》。即膺乳。膺为人体部位名。指前胸左右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相当于现代解剖学所称的胸大肌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少阳之筋……上引缺盆、膺、乳……”
-
掌中散
《普济方》卷三九四:方名:掌中散别名:掌中金组成:白豆蔻14个(去壳),甘草1两(半生半炙),缩砂仁14个。主治:小儿乳食即吐下,不能水乳者。用法用量:逐旋安掌中,令儿干噉,小儿干掺口中。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掌中金(《准绳 幼科》卷七)。
-
初生脚气
初生脚气病证名。小儿初生即见全身水肿,尿量减少,体温低下,吮乳无力,反复呕吐,肢体柔软,终日睡眠,啼声低弱,或生后尚啼,次日起即不啼。以上症状与母亲脚气同时出现。一般只须改变乳食,如换以牛奶、蛋黄、豆粉、代乳粉或健康妇女的乳汁等。如病久,出现冲心、抽搐等,预后多不良。
-
姜糖饮
《儿科证治简要》:姜糖饮:处方:生姜3~5片红糖3~6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暖血益胃。先天虚寒或后天为寒邪所伤,致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出生后二三日内不吮乳,面色灰暗或微青,四肢发凉,哭声无力,指纹青暗,舌质淡,苔白润。用法用量:水煎或开水冲服。
-
温中大黄汤
《千金》卷十五:方名:温中大黄汤组成:干姜1分,桂心1分,厚朴1分,甘草1分,当归2分,人参2分,茯苓2分,白术2分,大黄6分,桔梗3分。用法用量:上(口父)咀。200日以来,1服3合。附注:若已服诸利汤去实,胃中虚冷,下如水,干呕眼陷,烦扰不宜利者,可除大黄;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气未消,饮儿为霍乱者,但用大黄;
-
返魂浆
处方:土牛膝(红肿节者佳)。功能主治:喉风不拘,双单蛾风,及诸证临危者。用法用量:上洗净捣烂,入浓糯米泔3茶匙,同取出汗来,再将茶子仁捣烂,入妇人乳2茶匙,同取出汗来调和。双蛾风两鼻俱灌,3-5次毕竟,吐痰而愈。注意:切忌热毒物。摘录:《外科百效全书》卷二引龚应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