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敷
敷①外治法之一。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碾末,加酒、蜜或蜡之类调和,敷于肌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③通“腐”。《素问·宝命全形论》:“木敷者,其叶发(废);病深者,其声哕。”
-
南瓜瓤
《*辞典》:南瓜瓤: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N nGuāR 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功能主治:治烫伤,创伤。附方: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随息居饮食谱》)③治打伤眼球:南瓜瓤捣敷伤眼,连敷十二小时左右。(《岭南草药志》)④治鼠咬伤:南瓜瓤、老鼠瓜,共捣烂敷伤口。
-
丝瓜叶膏
《疡医大全》卷十九:组成:丝瓜叶、韭菜叶、连须葱各等分。主治:脉骨疔。以滓,病在左手敷左腋,病在右手敷右腋,胁下亦敷。病在左足敷左胯,病在右足敷右胯,病在中敷心脐,并用布缚,候红丝皆白为安。如有潮热,亦用此法,令人抱住,不可放手,恐毒气颠倒难救,病人发颤跌倒,亦难救。
-
虾蟆肝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功能主治:治蛇咬伤、白屑疮、疔疮。附方:①治蛇螫人,牙折入肉中,痛不可堪:以虾蟆肝敷上。(《补缺肘后方》)②治小儿白屑疮:虾蟆肝十个,烧存性研末,加梅片三分,和麻油拌匀,敷患处。(福州台江区(险方汇集》)③治疔疮:虾蟆肝贴疔上。(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摘录:《*辞典》
-
绣线菊叶
《*辞典》:绣线菊叶: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Xi Xi nJ 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的叶。化学成份:全草中分离出绣线菊碱A、B、C、D、F、G,绣线菊因碱等生物碱。性味:性平,味淡。附方:治慢性骨髓炎:绣线菊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适量,加烧酒敷瘘管口,胶布固定,每二日换药一次,连敷三、四周;
-
打伤八味散
处方:生桅子1斤,生南星4两,生草乌4两,生川乌4两,生半夏4两,红花4两,桃仁6两,杏仁6两。功能主治:跌扑打伤未破皮者。每次约用药末8钱或1两,用生糍粑捣匀,量伤处大小敷之,约敷24小时,以皮肤现青色或紫色为度。注意:己破皮出血者忌敷。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
-
五美散
《外科全生集》卷四:组成:炒透东丹1两,皮脂1两,硫黄3钱,雄精3钱,轻粉1钱。主治:脓窠坐板,湿毒臁疮,猢狲疳。如湿毒痒极,先以金银散敷上,次以前膏加敷。《青囊秘传》:组成:黄丹3钱,枯矾3钱,黄柏3钱,熟石膏1两(尿浸者更妙)。主治:一切疮痍,脓疥,作痛痒。附注:《药奁启秘》本方用法:研细末,麻油调敷。
-
冷湿敷
操作名称冷疗法-冷湿敷用品及准备盆内盛冰块及冰水、敷料钳2把、敷垫2块、橡胶布、治疗巾。方法及内容将橡胶布及治疗巾垫入所敷部位下,将敷垫浸于冰水或冷水中,用敷料钳拧干敷垫,以不滴水为宜,敷于患处,每3-5min更换1次,持续时间15-20min或按医嘱。
-
烂茶叶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L nCh Y 来源:为泡过的茶叶。附方:①治痘毒:泡过茶叶(晒干为末),五倍子各等分。鸡子清调敷。(《周益生家宝方》)②治诸毒胬肉不退:硫黄研细末,敷上;(《保寿堂秘方》)备注:《纲目拾遗》:烂茶叶,乃泡过残茶,积存磁罐内,如若干燥,以残茶汁添入,愈久愈妙。
-
乌金锭
《经验奇方》卷上:方名:乌金锭组成:川五倍(剖,洗,焙燥)2两,生肥皂(去子弦筋,焙燥)2两,乳香(去油)6钱,没药(去油)6钱。主治:痈疮初起,火盛红肿者。或已作脓觉痛者,宜留出患头,敷四围,亦能收小速愈。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用真米醋捣烂作锭,每重2钱。
-
珠兰根
出处:《药性考》拼音名:ZhūL nGēn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金粟兰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珠兰条。性味:《药性考》:味辛,有毒。功能主治:治痈疖疮癣。②《岭南采药录》:擦飞癣。③《广州植物志》:捣烂敷疔疮。附方:治感冒,腹胀:鱼子兰(全株)五钱至一两。(《云南中草药》)摘录:《*辞典》
-
黄花铁线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铁线莲:拼音名:Hu nɡHuāTiěXi nLi n别名:狗断肠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黄花铁线莲ClematisintricataBunge[C.glaucaWilld.var.angustifoliaLedeb.],以全草及叶入药。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疼痛,疮疖肿毒。注意:本品不宜久敷,敷6小时以后可能起水泡,局部肿胀。
-
敷药神功散
处方:川乌(炮)、黄柏(炙)各等分。制法:上研细。功能主治:痈疽。用法用量:滴醋调敷,无头漫敷;有头敷四围留顶。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
细辛灸
细辛灸为敷灸法之一。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醋少许调如糊膏状。敷于穴上,外覆油纸,胶布固定。临床上敷涌泉或神阙,可治疗小儿口腔炎。
-
万全金花散
《中藏经》卷八:方名:万全金花散组成:车螯(紫色者,出海际。主治:发背疽疮,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上各为末,旋抄车螯末、黄柏末各1钱,甘草末半钱以上,芦皮末1钱半以上,拌匀,用津唾调,以竹蓖子敷肿上,须盖遍疮根。未穴者自穴,已穴者恶物自出,凡10上取效。应系恶疮疖并敷之,无头者即消,有头者即脓出。
-
生姜灸
生姜灸为敷灸方法之一种。取鲜姜适量,捣烂如泥膏状,敷于穴位或患部,用油纸或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如敷患处可治疗冻伤。
-
葱豉糊灸
葱豉糊灸为敷灸方法之一。取豆豉30克,生姜60克,食盐30克,葱白适量,上药共捣如糊膏状,敷于脐部(神阙穴),油纸覆盖,胶布固定。并以热水袋敷其上,每日2次。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
-
生栀子韭菜
处方:生栀子、生韭菜各等量。功能主治:据报道,20年来,用本方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小腿挫伤、踝关节扭伤肿痛共382例,疗效均佳。用法用量:混合捣烂后,用鸡蛋清调匀,呈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为2~4毫米(如有骨折,固定后再敷),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敷3~摘录:《外治方》
-
正容膏
处方:蓖麻子15克(去皮)冰片1.8克制法:共捣成泥。功能主治:治面风。(中风)用法用量:敷于患处,左歪敷右,右歪敷左。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烟油膏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名:烟油膏组成:烟杆中烟油。主治:疔。用法用量:厚敷四周,留头不敷,少刻疔破出水而愈。如有红丝者,用烟油离丝3寸处敷之,丝即不走。
-
圣灵接骨丹
《青囊全集》卷上:别名:圣灵丹组成:生半夏8钱,生南星5钱,生川乌3钱,生草乌3钱,白细辛2钱,胡椒2钱,蟾酥1钱(酒化)。用法用量:先敷此药半日,去药,行刀挪接。敷过半日再挪接,接后用毒油膏加味敷。
-
军中一捻金
《永类钤方)卷七:军中一捻金:处方:金樱叶60克桑叶30克嫩苎叶30克功能主治:治金疮出血。或阴干研末敷,加帛缚定。摘录:《永类钤方)卷七《回春》卷八:军中一捻金:处方:矿石灰(不拘多少,炒研),生韭菜(连根)。用法用量:掺上。要端午日制。功效:止血合口。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军中一捻金散。
-
糯芋
《*辞典》:糯芋: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Nu Y 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根。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云南中草药》:辛苦,热,小毒。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消肿止痛,接骨。用法用量:外用:鲜品捣敷,或用干品研末,酒调敷。附方:治骨折,关节扭伤:鲜糯芋、树头发、五爪金龙。
-
加减三黄二香散
概述:加减三黄二香散为方剂名,出自《疫喉浅论》卷下方。处方:大黄五钱,生蒲黄四钱,黄柏三钱。锦纹大黄5钱,生蒲黄4钱,川黄柏3钱(共生研细末),再入原麝香3分,上梅片3分。用法用量:加麝香、冰片各三分,和匀,用茶清或白蜜融化,调敷患处。运用:如红肿热甚,用大青叶汁或芭蕉根汁调敷均可。
-
葱白灸
葱白灸为敷灸方法之一。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泥膏状,敷于穴位或患部。如敷于患部治疗急性乳腺炎。也可与生姜、鲜疳积草合用,共捣如膏状,于晚上临睡前敷于涌泉穴,翌日晨取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等。
-
八角枫叶
《*辞典》:八角枫叶: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BāJiǎoFēnɡY 来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叶。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条。附方:①治乳结疼痛:八角枫叶数十张,抽去粗筋,捣烂敷中指(左乳痛敷右中指,右乳痛敷左中指)。(《贵阳民间药草》)②治刀伤出血:八角枫叶为细末,撒于伤口上。
-
竹叶椒叶
《*辞典》:竹叶椒叶: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Zh Y JiāoY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叶片,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功能主治:治腹胀痛,肿毒,乳痈,皮肤瘙痒。附方:①治腹胀痛:竹叶椒叶、吴萸子捣烂敷脐上。另用鲜根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⑤治蛇毒:竹叶椒叶捣敷患处。
-
鸦胆子灸
鸦胆子灸为敷灸方法之一。取鸦胆子仁适量,捣烂如泥膏状,敷于患处(不可将药敷于健康皮肤上),适用于治疗寻常疣。
-
牛蹄甲
《*辞典》:牛蹄甲:出处:《纲目》拼音名:Ni T Jiǎ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甲。功能主治:《纲目》:烧灰服,治牛痫;和油涂臁疮;(《海上方》)②治玉茎生疮:牛蹄甲烧灰,油调敷之。(《奚囊备急方》)③治损伤接骨:牛蹄甲一个,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入甲内烧灰,以黄米粉糊和成膏,敷之。
-
威灵仙灸
威灵仙灸为敷灸方法之一。取威灵仙(以嫩为佳)捣成糊状,加入少量红糖搅拌均匀备用。用时将药贴在穴位上,贴敷的时间以起泡为度,一般贴敷5分钟,避免刺激过强。如贴足三里穴治痔疮下血;贴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贴身柱穴治百日咳;贴天容穴治扁桃腺炎等。
-
三七叶
《*辞典》:三七叶:出处:《纲目》拼音名:SānQ Y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叶。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功能主治:止血,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①《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②《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察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止血。
-
秋海棠茎叶
《*辞典》:秋海棠茎叶: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QiūHǎiT nɡJīnɡY 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茎叶。性味:《陆川本草》:味酸,微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治咽痛,痈疡,跌打损伤。①《药性考》:捣汁治咽喉痛。捣敷疮痈溃疡。附方:治跌打损伤:秋海棠鲜全草,加甜酒捣烂,敷患处。
-
回痹方
处方:良姜5钱,3柰5钱,肉桂5钱,丁香2钱,草蔻仁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麻风。用法用量:浓酒煮熟,敷患处。先以艾绒敷患处,以熨斗运之,觉热,去艾叶。敷药即回,如不回,再敷1次。摘录:《疯门全书》
-
一九散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组成:细辛1两,黄柏9两。主治:跌打损伤以及水火遍身烫烂烧焦等。烫伤青肿者,以麻油调敷;如烫伤太重者,内服生豆腐。麻袖,外敷此药,以免毒气攻心;烫伤至皮起泡者,用针挑破,待毒水流尽,然后再敷,灵效异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归命膏
处方:野生茄子(熟黑者,取子)不拘多少。制法:烂研取汁,以绢滤滓,入大银盂内,慢火熬成稀膏,以细青竹枝子(去叶)5-7茎扎聚,不住手搅,候成稀面糊,收之。功能主治:发背,或赤不赤,有头无头,或痒或痛。如有赤脉有头,先从赤脉敷之,渐渐敷出,1日上3-4度,不可轻易。摘录:《百一》卷十六
-
生姜平胃散
《普济方》卷三○一:组成:生姜皮。主治:肾风疮,及下部湿。用法用量:湿者,干敷之;干疮搔靥,香油调敷。如觉热不可忍,用平胃散解去之,或入平胃散于姜皮末内敷之,自然伏大热。制备方法:炒焦为末。
-
安脐散
《直指小儿》卷四处方白石脂末(焙,出火气)。功能主治小儿脐中汁出,或赤肿。摘录《直指小儿》卷四《保婴撮要》卷一处方羚羊角1钱(略炒),乱发1团(烧令存性)、蜈蚣1条(赤足者,炙)。摘录《保婴撮要》卷一《幼科类萃》卷三处方瓜蒂、南星、白蔹、赤小豆。用法用量每用3钱,小儿断脐便用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边。
-
大戟膏
处方:真红芽大戟(用整枝)。功能主治:一切恶疮及疔毒,痛不可忍者,阴疽尤属相宜。用法用量:温茶洗净,去心,嚼融敷之。立刻止痛而愈,再发再敷收功;注意:嚼药时药汁勿咽下。摘录:《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
-
敷眼法
敷眼法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名称。①系指用药物敷的方法。又名敷药。常用清热解毒消肿的药物如蒲公英等捣烂贴敷患处。常用湿热敷,可行气活血止痛。可用于贴敷赤热肿痛或瘀血等患处。
-
合萌叶
《*辞典》:合萌叶: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拼音名:H M nɡY 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功能主治:治痈肿,创伤出血。外用:研末调涂或捣烂敷。附方:①治创伤出血:合萌鲜叶杵烂或揉碎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②治毒蛇咬伤、眼蒙眼花:合萌鲜叶三两,捣烂,加入水,擂汁服。(《福建中草药》)摘录:《*辞典》
-
家猪屎散
处方:猪屎。制法:取猪屎烧作灰,下绢筛。功能主治:败痈深疽,深烂青黑,四边坚强,中央脓血恶汁出,或间有碎骨从中出者,经用赤龙皮汤洗之,白(艹闾)菇散敷之,止后长敷家猪屎散至愈。用法用量:以粉掺败疮中令满,汁出脱去,便敷之。若更生青肉,复着白(艹闾)茹散。摘录:《外台》卷二十四引《集验方》
-
溺白散
处方:溺垢(即妇人尿桶中白碱,火煅)15克白霜梅(烧存性)枯白矾各6克功能主治:解毒,祛腐。治走马牙疳。若烂至咽喉,以芦筒吹之。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金鉴》卷六十五:方名:溺白散组成:溺垢(即妇人尿桶中白碱,火煅)5钱,白霜梅(烧存性)2钱,枯白矾2钱。制备方法:上研细末。
-
金蟾膏
《外科启玄》卷十一:金蟾膏:处方:活虾蟆一个(去骨)。功能主治:发背疔毒。无头都敷上。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初起。摘录:《寿世保元》卷九《鲁府禁方》卷四:方名:金蟾膏组成:大虾蟆1个(剥去皮,另放后用),大葱白3根。主治:未成鱼口横眼、疙瘩疼痛难忍。用法用量:敷在肿处,用虾蟆皮盖覆膏上。
-
赪桐叶
《*辞典》:赪桐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ChēnɡT nɡY 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附方:①治瘠疮溃疡:鲜赪桐叶,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米汤或开水冲泡。(《福建民间草药》)③治跌打积瘀:赪桐叶十两,苦地胆半斤,泽兰四两,鹅不食草四两。
-
鼠瘘瘰疬膏
《外台》卷二十三引《集验方》:方名:鼠瘘瘰疬膏组成:白马矢屑1斤,牛矢屑1斤,羊矢屑1斤,猪矢屑1斤,鸡矢屑1斤,漏芦1斤,藁本1斤。主治:鼠瘘、瘰疬。先去疮上痂,以盐汤洗,新绵拭疮令燥,然后敷膏,若无痂犹须汤洗,日2次。
-
鸡黄散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本事》:鸡黄散:处方:乌鸡卵1个(倾出清留黄),黄丹1钱(入鸡子壳内搅匀,厚纸糊口,盐泥固济,火煅,研为末)。功能主治:子痢。米饮调下。用法用量:以鸡子黄和,敷患处。《普济方》卷二九九:组成:鸡内金(焙干)、好黄连(焙干)。用法用量:麻油调敷,妙。制备方法:上为末。
-
紫玉散
《绛囊撮要》:方名:紫玉散组成:白及8钱,黄柏4钱,大黄4钱,姜黄3钱,南星4钱,东丹5钱,矾红2钱,土贝4钱,血竭1钱。用法用量:用井水调敷,留头,以纸摘碎盖上,干则连纸自落,再敷不必水洗,并不可用天落水调。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羊脑膏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一:组成:羊脑1两,胡桃脂半两,发灰半两,胡粉半两。主治:四肢骨碎,筋伤磋跌。用法用量:敷,生布裹之。制备方法:上为末,和调如膏。主治:肉刺。用法用量:用刀薄刮刺上,以新熟酒醅和羊脑髓敷之。
-
天黄散
《古今医鉴》卷十四:组成:天南星1两(水泡令软,细切片),雄黄2钱。主治:痘疹后,多食甜物,及食积疳热,口内并唇口生疮,牙床肿烂,甚至牙齿脱落,臭不可闻。用法用量:每以指蘸药敷口内,1日3-4次,临卧再敷,不可吐出。制备方法:上和南星片在1处,用湿纸包裹,慢火煨令面焦,取出候干,为末。
-
羊胆膏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组成:羊胆1枚,片脑末1分。主治:痔漏,下疳疮;用法用量:用时以凉水化开,频敷患处,内服槐子酒或加味泻肝汤,若得熊胆更佳。如眼痛者,点眼。《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组成:羊胆1枚,猪脂1合,细辛1分。)如雀卵色。制备方法:入蜜在内,扎住,入砂器内煮半日,取阴放净地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