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证
指患者身体内部的疾病征象。内证是发生于病人身体内部,即胸腹部的病证,系与“外证”相对而言,主要指病人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按诊得到的体征,见《难经·十六难》。如肝之内证为“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心之内证为“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等。
-
校勘学
校勘学是研究文献校勘的理论和方法的专门学科。校勘之法,可大别为内证、外证。近人陈垣将校勘方法归纳为对校、他校、本校、理校四个方面。古代重儒轻医,医籍校勘有限,运用校勘学整理古典医籍,是当代中医文献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
外证
外证是指表现于机体外部的疾病征象。主要是通过望、闻诊而得到的病候,与“内证”相对而言。外证表现于病人体表,主要是通过望、闻诊而得到的病候,见《难经·十六难》。如肝病之外证是“善洁、面青、善怒”,肺病之外证是“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等。
-
五逆
概述:五逆:1.针刺宜忌;内证之五逆:五逆为内证之五逆。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黄帝内经灵枢·五禁》:“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因外伤或痈疽疮疡等病因失治误治而出现的五组逆证。
-
珠中气动
见《证治准绳·杂病》。珠中气动的病因病机:珠中气动多因头风痰火所致。参见:云雾移睛证(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证为病证名。眼外观正常,自视眼前似有云雾浮移。因肝肾不足引起者,宜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驻景丸加减方,酌加丹参、赤芍、郁金之类;因气血虚衰引起者,宜益气养血,用芎归补血汤或八珍汤加减;
-
伤科汇纂
《伤科汇纂》为伤科著作。清·胡廷光撰于1817年。本书系汇集清以前有关伤科文献资料编成。卷3治伤手法及工具;卷4伤科内证;8列伤科方剂;12为其他金刃器物损伤,虫兽啮伤及补遗。内容资料较多,并附医案,可供伤科临床参考。原书为抄本,建国后出版排印本。
-
阳邪风证
概述:阳邪风证为病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辨证分型:“额板眉棱骨痛也…元气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张氏医通》卷八)。
-
秘传反魂丹
主治:一切癫痫,小儿内证诸疾,或疟疾久不愈而为疟母,及惊风癖疾,疳虫。或虽经年不愈者,1日1发、2日1发者,服之可至100日。与之后不出5日而1发者,数10日不再发者,愈之兆也。制备方法:先17味为末,后纳麝香、熊胆和匀,荞麦面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
-
祁广生
祁广生即祁坤。祁坤(17世纪)为清代医家。号生阳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而聪敏,广读经书,后于顺治间为御医。曾任太医院院判等职。认为外证难于内证,而医家多重内而轻外,有失偏颇,遂著《外科大成》,此书内容丰富,后为其孙祁宏源在参加编修《医宗金鉴》时,以之为蓝本,加以修订而为《外科心法要诀》。
-
游风证
游风证病名。系指内外障兼有头痛而无定处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头风痛无常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内障)成矣。”某些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
-
阴邪风证
阴邪风证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额板眉棱骨痛也,发则多于六阴用事之时,元虚精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在临床中必须明确:因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故在治疗中应详审病因,辨证用药。
-
祁坤
祁坤(17世纪)为清代医家。号生阳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而聪敏,广读经书,后于顺治间为御医。曾任太医院院判等职。认为外证难于内证,而医家多重内而轻外,有失偏颇,遂著《外科大成》,此书内容丰富,后为其孙祁宏源在参加编修《医宗金鉴》时,以之为蓝本,加以修订而为《外科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