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
汤㈠(tāng,音堂)①热水。《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素问·评热病论》:“饮之服汤。”马莳注:“又当饮之以汤剂。”㈡(tàng,音烫)通“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
肛头痒痛
肛头痒痛证名。《类证治裁·脱肛》:“肛头痒,朴硝煎汤熏洗。”“肛头痒痛,风湿火兼病也。大肠受湿,流注肛头,则作痒,秦艽羌活汤;得风与湿热,则生虫而痒,神应黑玉丹、扁蓄汤,外以苦楝根煎汤洗;大肠有火,则肛门作痛,七圣丸、秦艽白术丸;甚或便燥,肠头努出,下血,当归郁李仁汤。”参见谷道痒、肛门痒痛等条。
-
黄栌汤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黄栌汤:处方:黄栌1斤(锉),盐2两。用法用量:上2味,先将黄栌木以水2斗煎10余沸,去滓,入白矾末搅,转用瓦瓮子一口,可容4斗5升者,以阔3寸板子横着瓮底,将煎得汤乘热倾入瓮中,于密室内坐,脚踏瓮中横木上,蘸频以汤从(骨干)面淋之,瓮外以糠火微温,得汗甚为度,其汤只离脚面2-3寸。
-
耳烂
耳烂为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湿热郁结,上攻于耳所致。《疡医大全》卷十三:“耳 赤烂,桑、枣、槐、柳、桃嫩枝摘来煎汤,日洗三次。又方:贝母、轻粉研匀干掺。”治宜清热除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外用穿粉散或解毒丹麻油调搽。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
烹茶
到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概括了一套新的饼茶烹饮方法,从烹茶器具到用水和燃料的选择,火候和汤候的掌握等,都有一定要求和操作程序。饼茶经灸烤研成细末后已不再放入锅内烹煮,而是将茶碗、茶盏(即敞口小足的碗)预热后,放入茶末,用少量沸水调粘,再注入沸水搅匀即可。
-
伊尹
伊尹为商宰相,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莘(今属山东)人。传说伊尹为奴隶出身,原是有莘氏女的陪嫁厨师,负责鼎俎,以滋味取悦于汤,汤用为“小臣”,后任国政,辅佐汤伐桀。《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伊尹甚明本草药性,古代传说其为汤液之祖,著有《汤液本草》云。
-
茧丝汤
别名:蚕茧汤、原蚕茧汤、缲丝汤、缫丝汤、茧丝饮处方:茧搔丝。功能主治:消渴。血淋,三消症及妇人血崩。用法用量:蚕茧汤(《朱氏集验方》卷二)、原蚕茧汤(《医学正传》卷五)、缲丝汤(《本草纲目》卷三十九)、缫丝汤(《回春》卷五)、茧丝饮(《卫生鸿宝》卷一)。
-
沙锅人参
概述:沙锅人参以嫩母鸡、人参、奶汤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具有鸡肉烂香,汤醇味鲜的特点。3.炒锅置火上烧热,放入猪油烧热,投入葱、姜煸炒出香味,烹入料酒,加入奶汤、精盐、味精,汤煮开后翻动几次,拣出葱、姜放进沙锅、再把鸡和人参放进锅里,用小火炖至肉烂,撇去浮油即可。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沙锅煨龟肉
概述:沙锅煨龟肉以乌龟、火腿、清汤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汤白肉烂,营养价值高。原料:乌龟750克,火腿30克,清汤1500克,猪油、香油、葱段、姜块、味精、料酒、精盐、胡椒粉各适量。2.炒锅置旺火上,放猪油烧热,下葱、姜略煽,再下龟肉、内脏、精盐、料酒、香油一起爆炒。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杏蜜汤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组成:半夏3两(汤洗净,再用汤1碗,入白矾末1钱,同半夏浸1宿,焙干),杏仁6两(汤浸,去皮尖,炒令黄),甘草4两(炙),白矾6两(炒),诃子8两(煨,去核),生姜1斤4两(煨,去皮,切作片子,焙干)。功效:开胃思食,醒酒快膈。主治:停饮咳嗽。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加盐和匀。
-
七味保婴汤
《韩氏医通》卷下:别名:保婴汤组成:老大米、黄土(炒)、苦竹叶、萝卜子、薄荷叶、灯心、麦芽。各家论述:老大米主清胃,黄土养脾,苦竹叶、薄荷叶去热,萝卜子去食积,灯心去夜啼,麦芽和脾胃,上随证所主者多用,其余次之。附注:保婴汤(《重庆堂随笔》卷上)。若夏月泄泻,尤为妙方。即痘疹后调理,亦宜备此。
-
玄麦至神汤
《石室秘录》卷三:组成:玄参1斤,麦冬半斤。附注:发狂服救胃自焚汤,饮尽必睡;急再用本方煎汤候之,一醒即以此汤与之,彼必欣然自饮,服完必又睡,又将滓煎汤候之,醒后再饮,彼即不若从前之肯服,亦不必强,听其自然可也;后用胜火神丹,此生治之一法也。
-
半夏拨刀
《圣济总录》卷一九零别名半夏饪处方大麦面4两,半夏(汤洗去滑,尽炒)半两(为末),桂(去粗皮)1钱(为末)。用法用量上为末,加小麦面6两,以水搜作团,切如拨刀,以新生鸡子2枚(去壳),汤内煮,旋以箸剔破,加葱、薤白各3-5茎,劈破,以盐酱调和,候汤沸,下拨刀煮令熟,任意分3次热食之。
-
神效灰煎
即纳一小铛中煎,令1-2沸,即别取1两石灰(风化者为佳,恐中湿者,须熬令极热)纳灰汁中和煎,以杖算搅之勿住手,候如煎饼面,少许细细取成膏,急泻著一瓷器中,搅令冷,不然,须臾干燥不堪用。常候此煎十分有一分堪久停。但有伤损,肉色须臾变赤黑色,痛如火烧状,若灸瘢发焮,经20余日,病自然脱落,无瘢痕。
-
法制姜附丸
制法:上为极细末,汤浸1宿,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浸蒸饼,待汤已入蒸饼了,稍冷,用新布包裹,裂去水,方可用药,如觉难丸,入少面糊为丸,不妨更加净陈皮2两,用盐水浸焙干,尤妙。寒多,加附子2两,桂1两。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
散气丸
《活幼心书》卷下:方名:散气丸组成:海藻(汤浸洗7次,焙干)1两,泽泻(去粗皮)1两,茴香(炒)1两,车前子(焙)1两,萝卜子(用屋瓦慢火焙干)1两,川楝子(取斑蝥9枚,去翅足,同炒,少时仍去斑螫,候冷)1两,大腹皮(净洗,焙干)1两。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南木香煎酒送下,或防风牡丹皮煎酒送下;
-
脐下痛
脐下痛证名。腹腹部疼痛。见《时方妙用》卷二。寒痛乃肾阳虚而阴寒凝结,宜真武汤,或桂枝茯苓汤。火痛者,必小便不利,或小便点滴胀痛,宜五苓散送下通关丸。大便不通者,宜下之(见《医学刍言》)。如脐下冷撮痛,阴内冷如冰者,用延胡苦楝汤(见《金匮翼》)。参见腹痛条。
-
矾汤
处方:白矾4两,皂矾4两,儿茶5钱,柏叶半斤。功能主治:手足生紫斑白点,枯厚破裂。用法用量:水煎。先用桐油搽患处,以桐油蘸纸燃着,以烟向患处熏之,方将前汤乘滚注盆内,用布盖手入汤内熏之,勿令泄气,候温洗之良久。注意:忌下汤水7日。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
味噌
味噌的种类:味噌的种类繁多,简单地说,味噌是以黄豆为主原料,再加上盐以及不同的种曲发酵而成。后者则是味道比较甜、比较淡的味噌,这种口味上的差异是因为原料比例不所造成的,通常曲的比例较重口味,做出来的味噌也较咸,名气颇响亮的“信州味噌”,便是这类辛辛口味噌的代表;
-
四生锅子
概述:四生锅子以雏鸡、鱼肉、猪里脊、牛里脊、水发粉丝(或炸粉丝)、排叉、大白菜叶、菠菜叶、香菜叶、葱花、姜末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肾阴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的辅助治疗。酒精锅内加足酒精,将鸡汤烧沸,加入精盐、味精、料酒,调好味,下入主配料,略开即可连汤带菜食之。
-
血崩心痛
杀血心痛亦名血崩心痛、失血心痛。指妇女因血崩而出现心痛的病证。血崩心痛的症状及治疗:症见血崩心痛较甚,血色浅淡如水,小腹喜按。治宜收敛止血,用乌贼骨炒为细末,醋汤调服,再以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若血崩色紫有块,心痛拒按者,为血瘀凝滞不散,治宜行瘀止痛,先用失笑散,后用十全大补汤以补之。
-
柳白皮汤
处方:柳白皮3升。制法:上细锉,如棋子大。功能主治:脚气缓弱,疼痹肿满。用法用量:以水1石,煎取6斗,取1小瓮子,可受1石者,纳汤瓮中,以两木横瓮底,脚踏其上,汤不得过三里穴,如此3度,即消。浸时,使汤常热佳。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
神效乳砂丹
《济阴纲目》卷十:方名:神效乳砂丹组成:明乳香(为末)。主治:难产。如胞浆先干,胎不得下,急服大料四物汤,滋其血气,并浓煎葱汤熏洗产户,更用油烛涂产户内,却服前药;如产死不下,用朴消5钱,滚汤调下,或平胃散1服送下;产门不开,用加味芎归汤送服2丸。制备方法:以猪心血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日干。
-
乌蛇鸡羹
概述:乌蛇鸡羹以乌蛇、糙米、白鸡为主要原料,具有补益气血,祛风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型顽痹、骨结核、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疾病者。做法:将大乌蛇打死,用2碗水浸泡,7日后,蛇肉浸烂,去皮骨,加入糙米,浸入1日晒干。用法:食鸡肉喝汤,空腹为宜,每周食2~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枣蚕丸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方名:枣蚕丸组成:白僵蚕4两,红枣4两。患疮误用攻劫之药,致毒气入内,腹大胀满。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中、晚仍用红枣汤送下。制备方法:先用水煮红枣1-2滚,取汤洗蚕弃汤,以枣去皮核搞烂,将蚕晒干为末2两,同枣捣和为丸。
-
滋膵饮
处方:生箭耆15克大生地30克生怀山药30克净萸肉15克生猪胰子(切碎)9克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上五味,将前四味煎汤,送服猪胰子4.5克,至煎滓时,再送服所余4.5克。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衷中参西》上册:方名:滋膵饮组成:生箭耆5钱,大生地1两,生怀山药1两,净萸肉5钱,生猪胰子3钱(切碎)。
-
莱菔木香散
处方:莱菔子2两,粟米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巴豆(肥大者)30枚(去皮,于瓦石器内与上3味同炒,候药焦黑色,拣去巴豆不用),木香1分。功能主治:五膈气,喘促,腹胁胀满,胸膈不快,痰逆恶心,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煮莱菔汤调下。或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洗搨汤
《外台》卷三十四引《崔氏方》:方名:洗搨汤别名:洗搨干草汤、洗搨散组成:甘草(炙)1两,干漆1两(熬),黄芩2两,干地黄2两,芍药2两,当归2两,鳖甲5两(炙)。主治:阴蚀。制备方法:上切。附注:洗搨干草汤(《普济方》卷三二六)、洗搨散(《准绳 疡医》卷四)。
-
葎草根
出处:《纲目》拼音名:LǜCǎoGēn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根。功能主治:治石淋,疝气,瘰疬。附方:①治石淋:葎草根取汁服。(《范汪方》)②治小肠疝气:割人藤根不拘(多少),煎汤服。(《江苏药材志》)③治瘰疬:葎草根八钱,猪瘦肉二两。水煎,服汤食肉。(《江西草药》)摘录:《*辞典》
-
灯心草根
《*辞典》:灯心草根: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DēnɡXīnCǎoGēn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根及根茎。性味:《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功能主治:《开宝本草》:主五淋,生煮服之。附方:①治湿热黄疸:灯草根四两。(《集玄方》)②治乳痈初起:灯心草根一两,同猪精肉四两,炖汤,撇去浮油,以汤煎药服。
-
结阴
《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圣济总录·大小便门》认为是阴气内结所致便血,治用地榆汤;《卫生宝鉴》治用平胃地榆汤。《张氏医通》则认为是肝血内结,脾气不摄所致便血,治用补中益气汤倍黄芪加炮姜。
-
二附散
别名:二附汤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白附子(炮)1分,半夏(汤洗7遍,炒干)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烦疼。用法用量:二附汤(《普济方》卷一三一)。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
鳗羹饮
处方:鳗鱼1斤(煮汤4碗),山药1两,白术1两,茯神3钱,神曲3钱,百部2钱,肉桂1钱。功能主治:痨瘵。用法用量:取汤2碗,煎药至1碗服;滓再用汤2碗,煎1碗。2剂全愈。摘录:《辨证录》卷八
-
洗痘汤
《痘学真传》卷七:方名:洗痘汤组成:羌活、茵陈、防风、白芷、荆芥、苦参各等分。功效:洗痘疮去秽。用法用量:煎汤,如九朝后,暑天秽气不堪,将轻绢蘸汤,揩腐处,卧席亦将此汤时时净涤。
-
红衫鱼
概述红衫鱼体延长,倒扁,背腹缘皆钝圆,一般体长19~150克、吻钝尖,口稍倾斜,上颌前端有五颗较大的圆锥形齿,上下颌两侧皆有细小的圆锥齿.体被薄栉鳞、全体呈深红色,腹部较淡,体两侧有6条明显的黄色纵带、背鳍长;若用来煲汤,最好先煎至金黄,才配合其他材料如豆腐同煲,如此,汤水呈奶白,且分外鲜甜可口。
-
香格散
《鸡峰》卷十八:方名:香格散组成:消石1两。血淋、热淋者,并用冷水调下;气淋者,用木通汤放温调下;石淋者,将药末先入铫子内,用纸隔炒至纸焦为度,再研令极细,温水调下,小便不通,小麦煎汤调下。卒患诸淋,只用冷水调下,并空心先调,使药消散如水后即服之,更以汤使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白兰瓜羹
概述:白兰瓜羹以白兰瓜、黄桂、白糖、橘子、樱桃、鸡蛋清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生津,止渴利尿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火盛引起不适者。热性病患者津伤口渴者宜食。特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形色美观。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沈氏荷叶汤
《杂病源流犀烛》(上海科技本)卷二十五:别名:解雷汤组成:落帚子3钱,升麻1钱,川芎1钱,制茅术1钱。主治:雷头风,三阳头痛而成核块,头面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用法用量:先将鲜荷叶1张折迭,不得扯碎,水2碗半,煎至2碗,再入药,加生姜3片,煎7分服。附注:解雷汤(《类证治裁》卷五)。
-
柏枝散
《肘后》卷八:柏枝散:别名:柏枝汤处方:柏东向枝(晒干)。用法用量:柏枝汤(《普济方》卷一五一引《经验良方》)。摘录:《肘后》卷八《幼幼新书》引《王氏手集》(见《永乐大典》卷一○三三):方名:柏枝散别名:柏枝饮组成:柏枝(干者)、藕节(干者)各等分。主治:小儿衄血、吐血。制备方法:上为末。
-
调脾丸
处方:丁香49个,半夏49个,巴豆49个,胡椒49个。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小儿脾疾,胸膈不和,泻痢,喘嗽。如胸膈不和,煎生姜送下;泻痢,干姜汤送下;如脾大者,皂子汤送下;如喘嗽,桑白皮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二
-
棘钩子散
处方:麝香。功能主治:消渴,酒疸。各家论述:消渴消中,皆脾弱肾败,上不能节汤水,肾液不上溯,乃成此疾。今诊脾脉极热而肾不衰,当由果实与酒过度,热在脾,所以饮食过人而多饮水,饮水既多不得不多溺,非消渴也。余嘱其子延良医张耽隐之子(不记其名)为诊脉,笑曰,君几误死。
-
杏仁半夏丸
《圣济总录》卷八十:方名:杏仁半夏丸组成: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椒目半两,贝母(去心,炒)1两,防己1两,苦葶苈2两(隔纸微炒)。主治:水气肿满,咳嗽喘痞,痰涎不利,眠睡不安。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煎桑根白皮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鸡蛋三味汤
处方:鸡蛋1个去芯莲子芡实怀山药各9克白糖适量制法:将莲子、芡实、怀山药熬煎成药汤,再将鸡蛋煮熟,汤内加入白糖适量即可。功能主治:补脾,益肾,固精安神。适用于肾虚遗精。用法用量:吃蛋喝汤,每日1次。摘录:《民间方》
-
宁气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组成:猪牙皂荚(去皮,酥炙)5挺,马兜铃半两,甜葶苈(炒)2钱半,槟榔(锉)1枚,半夏(汤洗7遍,切、焙)2钱半。用法用量:每服5-7丸,喘满浮肿,煎桑根白皮汤送下;咳嗽痰涎,煎灯心蜜汤送下;吐逆,煎藿香汤送下。看虚实加减。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
塘鳢鱼
塘鳢鱼体形粗壮,前部浑圆,头大稍扁平。虎鱼亚目、塘鲤鱼科、乌塘鳢鱼属。乌塘鳢以青蟹为主要食料,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的鱼类,由于它主食蟹类、小虾、小鱼等,故称是蟹类天敌,乌塘鳢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价值高,宜做汤菜使用,并有清凉退火之功效,闽南地区有给小孩喂养“?虎汤”的习惯,是沿海名贵的食用鱼类。
-
喝起丸
处方:萆薢1两,杜仲(酥炒去丝)1两,葫芦巴(生脂麻炒)1两,破故纸(炒)1两,小茴香1两(盐水浸1宿),胡桃仁1两(汤去皮)。制法:将胡桃为末,同前5味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肠气及腰痛。疝气,横坚弦,绕脐走注,小腹攻刺。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喝起汤”(见《嵩崖尊生》)。
-
麻黄地骨皮汤
处方:麻黄(去节)3分,地骨皮半两,玄参半两,五味子3分,甘草(炙,锉)1分,干姜(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桔梗(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知母半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咽喉壅塞,语声不出。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麻黄地骨汤”。
-
僵蚕汤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僵蚕汤:处方:好末茶30克白僵蚕30克功能主治:治喘嗽,喉中如锯,不能睡卧。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放碗内,倾沸汤150毫升,用盏盖定。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瑞竹堂方》卷二:方名:僵蚕汤组成:好茶末1两,白僵蚕1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捻头散
别名:捏头散(《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处方:延胡索川苦楝各等分制法:上药同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小便不通。如无捻头汤,即汤中滴油数点。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经验普济加减方》:方名:捻头散组成:延胡索3钱,川苦楝3钱,皂角子灰3钱。制备方法:上为末。
-
浴疠方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方名:浴疠方组成:草乌1两,麻黄根1两,艾叶1两,地骨皮1两,朴消1两。主治:疠风。用法用量:用水1桶,椒1合,葱1斤,同煎汤,入醋1钟,于密室中自用手巾围搭四肢,候汤可浴,浴之令汗透,务使久浴;如此3-5次,内服换肌散等药。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