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浆
承浆穴主要用于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风口,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暴喑,口眼 斜,口噤不开,唇紧,齿痛,齿衄,口舌生疮,癫痫,半身不遂,脐下冷痛,疝瘕痃癖,小便不禁,小儿遗尿,龈肿,面瘫等。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作用。
-
悬浆
深层有面神经下颌支和下唇动脉分布。悬浆穴主治病证:承浆穴主要用于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风口,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暴喑,口眼 斜,口噤不开,唇紧,齿痛,齿衄,口舌生疮,癫痫,半身不遂,脐下冷痛,疝瘕痃癖,小便不禁,小儿遗尿,龈肿,面瘫等。
-
垂浆
概述:垂浆为经穴别名,即承浆。垂浆穴主治病证:承浆穴主要用于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风口,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暴喑,口眼 斜,口噤不开,唇紧,齿痛,齿衄,口舌生疮,癫痫,半身不遂,脐下冷痛,疝瘕痃癖,小便不禁,小儿遗尿,龈肿,面瘫等。
-
天池
承浆穴主要用于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风口,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暴喑,口眼 斜,口噤不开,唇紧,齿痛,齿衄,口舌生疮,癫痫,半身不遂,脐下冷痛,疝瘕痃癖,小便不禁,小儿遗尿,龈肿,面瘫等。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作用。
-
任脉
会阴(冲、督脉会),曲骨(足厥阴会),中极(足三阴会),关元(足三阴会),石门(丹田),气海,阴交(冲脉会),神阙,水分,下脘(足太阴会),建里,中脘(足阳明、手太阳会),上脘(足阳明、手太阳会),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阴维会),廉泉(阴维会),承浆(会足阳明)。
-
重浆
重浆为穴名。见《针灸学》(南京)。“重”疑“垂”之误,即垂浆,承浆之别名。垂浆为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为足阳明、任脉的交会穴。正坐仰靠取穴。如中风口、口噤、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等。本穴配禾髎、牵正、风池治面瘫;配廉泉治流涎。一般直刺0.3~
-
龈交
概述:龈交为经穴名(YínjiāoGV28)。上下齿缝虽不连接,由于人中、承浆两会穴,手足阳明两经左之右,右之左(手阳明于人中交叉,上至鼻旁。龈交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等:如额颊中痛、面赤颊肿、面部疮癣、面神经麻痹、目赤肿痛、目生白翳、鼻中息肉、鼻渊、鼻窒、口歪口噤、牙疳,及癫狂、项强等。
-
神浆
神浆为穴名。见《针灸大全》。为足阳明、任脉的交会穴。正坐仰靠取穴。如中风口、口噤、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等。本穴配禾髎、牵正、风池治面瘫;一般直刺0.3~现代研究:承浆穴在针麻手术中具有镇痛、镇静、松弛腹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等良好效果。
-
面瘫
本病起病急骤,颜面向健侧歪斜,患侧肌肉松弛,额纹消失,眼睛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注意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推拿疗法:选穴:印堂、阳白、太阳、四白、睛明、迎香、地仓、颧髎、下关、颊车、听宫、承浆、翳风、风池、合谷。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中枢性面瘫。
-
天庭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神庭穴在督脉的位置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神庭穴的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
-
侠承浆
侠承浆为经外奇穴名,别名下地仓、颏髎。出《备急千金要方》。主治黄疸、温疫、面瘫、齿痛、口唇疔疮以及齿龈溃疡、三叉神经痛等。一般直刺0.3~侠承浆在下颌部,承浆穴外开1寸,当颏孔处。布有面神经,颏神经和面、颏动、静脉分支。
-
五十九刺
张景岳等注:即少泽、关冲、商阳、少商、中冲、少冲、后溪、中渚、三间、少府、束骨、足临泣、陷谷、太白、五处、承光、通天、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听会、完骨、承浆、哑门、百会、囟会、神庭、风府、廉泉、风池、天柱等59穴。对此明代医家张介宾认为,《黄帝内经灵枢》所言多在四肢,意在泻热之本;
-
任脉穴
概述:任脉穴:1.属于任脉之经穴;2.列缺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又交会于督脉的龈交,足阳明的承泣。
-
唇里
唇里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下唇粘膜,与承浆穴相对处。主治黄疸,瘟疫,口噤,口臭,面颊肿,及齿龈炎,口腔炎等。点刺出血。
-
地合
概述:地合为经外奇穴名。出《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刺疔捷法》。位置:位于承浆穴下方,下颌骨正中向前突起之高点处。功能主治:主治头面疔疮、牙痛等。刺灸法:斜刺0.3~
-
赤箭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圣惠》卷七十八:赤箭散:处方:赤箭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酸枣仁1两(微炒),桂心半两,赤芍药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秦艽半两(去苗),海桐皮3分(锉),萆薢3分(锉),牛膝1两(去苗),薏苡仁1两。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四肢筋豚挛急,腰背强直。
-
灯火疗法
概述:灯火疗法即焠法。焠胎寒:焠胎寒是指灯火治疗新生儿胎寒证的方法。《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生一、二日内,面青唇白,不乳不啼,肢冷拳缩或腹痛啼哭不已。脐风初发,即用灯火于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等处、各一燋,脐旁四围六燋,脐带未落,于带口一燋,如既落,则于落处一燋,共十三燋。
-
猪黄
猪黄病名。黄病而见口嚼沫从口角出者。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猪黄口嚼沫从口角出,九日可治,十日疾势已过。宜急灸两牙关二十七壮,次灸承浆二十七壮。”参见黄疸有关各条。
-
口眼斜外障
口眼斜外障为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颏
颏又称地阁,俗称下巴,现称下颌骨体。为任脉等所过。颏是指由承浆以下至下颌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下巴骨。
-
风牵斜
风牵斜病证名。见《银海精微》。亦名风引斜、风牵僻、风牵偏外障、口眼斜外障、唇睑相邀。《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窌等穴。全身症重者,当结合全身证候,辨证施治。
-
对应取穴
对应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在与病痛部相对应的远部选取穴位,包括前后对应,上下对应,手足对应,左右对应等。它是经络整体联系的灵活运用。如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顶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等。
-
焠脐风
焠脐风焠法之一。用灯火治疗脐风的方法。出《厘正按摩要术》。脐风初发,即用灯火于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等处,各一燋,脐旁四周六燋,脐带未落,于带口一燋,如既落,则于落处一燋,共十三燋。熄风镇痉。现已不用。
-
唇针
唇针指针刺唇部人中、承浆二穴的针法。可用于针刺麻醉。唇针为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唇部人中、承浆二穴的针法,可应用于针刺麻醉,又称唇针麻醉。
-
唇胗
唇胗为病症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足阳明经病症。症见唇生细粒小疮,时流黄水,或痒。治宜清泄胃经之热。针灸常取合谷、内庭、三阴交、承浆等穴。治宜清解脾经之热,用泄黄汤。②唇疮,伴见多食易饥,昏睡,烦躁,鼻烂等症。由伤寒狐惑、小儿疳(匿虫)所致。治宜清热杀虫,用连梅安蛔汤。
-
承浆疮
承浆疮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
-
承浆疔
《治疔汇要》卷上:“承浆疔,生于唇棱下陷中,系督脉所经之处。”关于唇疔:唇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利。内治:宜凉血解毒泻火,用五味消毒饮及犀角地黄汤加减;疔疮走黄者,服紫雪丹解毒清心开窍。
-
麦粒灸
麦粒灸(moxibustionwithseed-sizedmoxacone)为灸法术语。是指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施行的艾炷灸。即小炷灸。因所制艾炷大小如麦粒而名。一般用于直接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
脑溢血
针灸治疗:急性期以风池、风府、承浆、人中、十宣等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留针。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五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斜刺(与皮肤呈45°角)三阴交,深1.0~分别直刺极泉、尺泽及委中,深1.0~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腰椎穿刺检查可发现颅压增高,脑脊液呈均匀的血性。
-
延年
延年为推拿穴位。出《幼科铁镜》。位于鼻梁骨高耸处,在山根穴与准头穴之间。《保赤推拿法·掐天庭穴至承浆穴法》:“延年在鼻高骨”。有开窍醒神,止抽搐等作用。用治外感风寒、惊厥等症。
-
却
却是指经脉进而又退称却。《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
-
足阳明
概述:足阳明为足阳明胃经的简称。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挟脐两旁天枢下行,进入到腹股沟动脉部的气冲;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开始,经腹腔到腹股沟与外行的主干合而下行,经髋关节前的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的伏兔,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到足背部的冲阳,再经中趾内侧趾缝,出其末端厉兑;
-
唇里穴
唇里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下唇黏膜中点,外与承浆相对。主治黄疸、温疫、口噤、口臭、面颊肿痛,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一般直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唇里
-
唇针麻醉
唇针麻醉指以针刺唇部的人中、承浆二穴达到镇痛效果,以进行手术的方法。主要用于脾、胃、胆囊、阑尾切除术及疝修补术。由于针刺麻醉安全度较大,副作用较小,因而对麻醉药物过敏者,或肝肾肺功能不良,病情危重,休克和年迈体衰等不能耐受麻醉药物者,应用针麻有利于保证病人术中和术后的安全。
-
痛关
痛关为经外奇穴名。见《哈尔滨中医》。位于地仓穴直下,与承浆相平处,主治下牙痛。一般直刺0.3~0.5寸。
-
颏髎
颏髎即夹承浆。侠承浆为经外奇穴名,别名下地仓、颏髎。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承浆外开1寸,当下颌骨颏孔处。主治黄疸、温疫、面瘫、齿痛、口唇疔疮以及齿龈溃疡、三叉神经痛等。一般直刺0.3~
-
搓面疗法
搓面疗法是用手轻轻搓擦面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操作前先用热水洗手和面部,亦可搽涂一些护肤霜或中药美容剂,然后两手掌相对,由慢而快用力搓热后,立即改搓面部。长期坚持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防止皲裂,减少皱纹,延缓颜面的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
下巴
下巴为人体部位名,即颏(ke科)的俗称,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又俗称下巴颏。
-
下巴颏
下巴颏为颏的俗称。颏(ke科)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
风引㖞斜
见《银海精微》。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风牵㖞斜
见《银海精微》。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风牵㖞僻
见《银海精微》。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风牵㖞偏外障
^^偏外障为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胃足阳明之脉
胃足阳明之脉为早期经脉名。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挟脐两旁天枢下行,进入到腹股沟动脉部的气冲;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开始,经腹腔到腹股沟与外行的主干合而下行,经髋关节前的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的伏兔,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到足背部的冲阳,再经中趾内侧趾缝,出其末端厉兑;
-
胃经
胃经为足阳明胃经的简称。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挟脐两旁天枢下行,进入到腹股沟动脉部的气冲;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开始,经腹腔到腹股沟与外行的主干合而下行,经髋关节前的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的伏兔,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到足背部的冲阳,再经中趾内侧趾缝,出其末端厉兑;
-
头面正中线
头面正中线经穴定位线。为督脉、任脉经过处,头正中线(发际内),分布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哑门;面正中线,分布素髎、水沟、兑端、龈交、承浆等各穴。
-
环
概述:环:1.经络学用字;《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黄帝内经灵枢·动输》:“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循环·环:环指循环。《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故六朞而环会。”王冰注:“故六年而环会,所谓周而复始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
犊黄
犊黄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犊黄,舌两边先从后起,次生向前,两傍有赤脉,状如蚯蚓。宜急烙断,毒气贯舌,其状紫色;次灸两口角,及人中并承浆。”参见三十六黄条。
-
湖南医者
湖南医者名姓履贯不明。太平天国时,卖药于黄州,1860年参加太平军,擅针灸,军中称道。曾用金针抢救中暍病人,取委中、人中、承浆三穴,竟得甦。见《医史杂志》。
-
牙病穴位指压法
牙病穴位指压法是通过手指压迫及按摩穴位而达到止痛或局部麻醉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牙痛及拔牙。指压麻醉拔牙时,常用穴位有下关,颧髎、喜通、颊车、四白等为主穴,配穴选合谷、大迎,承浆、迎香、人中等。按、压、揉三种手法连贯操作,压法为主,可由患者自己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