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类
比类即类比法。出《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等篇。比,比较;例如眩晕、抽搐、肢体震颤等一类“动”的症状,其表现与自然界草木受风吹而动摇的现象相类似,故可将其病变机理类比为“风”,从而提出了“风胜则动”的病机理论。
-
象思维
两仪即阴阳;四象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少阳象,说明阳始长,阴渐消;认为气血津液在生成上具有共性环节———肺脾合气,“肺脾合气生成论”导源于“天地合气而万物化生”这一关于自然界演化原理的“援物比类”。②自我感觉)—→与单一或多个人体器官组织对应,反映该部位实体的物理、化学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
-
四失
四失指医生治病四种过失。如下:1.临症诊治不懂阴阳逆从的道理而盲目施治。3.不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嗜好、居住环境和职业,不注意形体的肥瘦、寒温,不区别性情的勇怯,不懂得用比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4.诊断疾病只凭脉诊,不进行四诊合参,主观片面。(《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
-
五行
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意味着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在相互联系方面,肾水养肝木,肝血济心,心火温脾土,脾化生水谷精微上充于肺,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脾主运化制止肾水泛溢(土克水);脾病及肝为土侮木;
-
周岐隐
周岐隐近现代医家。浙江鄞县人。精通伤寒之学,曾取《古本伤寒杂病论》与当时流通本比类参互,录佚文,订讹误,刊为《伤寒汲古》三卷(1932年)。另有《伤寒心解》十卷、《温病条辨歌括选要》(1963年)。
-
济阳纲目
《济阳纲目》综合性医书。明·武之望撰于1626年。武氏编完妇科专著《济阴纲目》后,认为还应编一部利济于男性患者的医书以成双璧。遂广参搏搜,“汇集众编,别异比类,总以议论特出,独具卓识者择而录之。是一部具有精辟医学理论和独特临床实践的医学著作。全书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外科、伤科、五官、口齿等病证。
-
道理
道理①轨道。《素问·六节脏象论》:“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②医学道理。《素问·示从容论》:“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
-
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类比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A事物具有a、b、c、d属性B事物也有a、b、c属性可推知B事物也可能具有d属性类比推理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可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千金翼方
概述:《千金翼方》为中医方剂著作。唐·孙思邈撰。载述包括《神农本草经》在内的几百种药物的性味功用、主治产地、采制及七情忌宜等。是其晚年获见张仲景《伤寒论》之后加以深入研究,开创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研究方法之先河。卷十一阐述胚胎发育、产育及小儿杂病。三十禁经(祝由科)。
-
九针论
《九针论》为《黄帝内经灵枢》的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九针的产生、命名、形状、性能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故名。同时讨论了五脏气、六腑气、五味、五并、五恶、五液、五劳、五走、五裁、五发、五邪、五脏、五主等有关脏腑生理病理治疗和十二经血气多少等问题。从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用比类取象的方法,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
-
奇恒
奇恒①意为不同于平常。《素问·疏五过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②古医经名。《素问·病能论》:“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