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
咸(salty)为五味之一。咸为水味,入通于肾,故为肾所主之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咸入肾。”咸味药物多入肾经,有补肾填精或滋阴潜阳作用,前如鹿茸、海狗肾之类,后如龟甲、牡蛎之类。另外咸味药尚有软坚润燥通下作用,如芒硝、元参之类。
-
哮拔
哮拔病证名。小儿哮喘证型之一。见《幼科金针》。又名咸哮、盐哮、醋哮。指食过多咸酸食物引发哮吼。肺乃轻清之脏,恶咸酸热毒,如饮食酸咸太过,易致痰湿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痰壅而发哮喘。治宜分辨属冷属热,于处方中加入饴糖或砂糖等甘味药。
-
芽菜
无菜叶、老梗、怪味、霉变。芽菜的别名:叙府芽菜芽菜适合的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因含盐分重,所以高血压、肾病患者慎食芽菜的制作方法:菜丝100公斤食盐11~36公斤花椒0.75公斤八角0.25公斤,制作方法冬末春实,用芥菜类(二平庄)的嫩茎划成食筷一样宽的丝,晒干到每100公斤收13公斤,置桶内分层撒盐踩紧腌制;
-
红衫鱼
概述红衫鱼体延长,倒扁,背腹缘皆钝圆,一般体长19~150克、吻钝尖,口稍倾斜,上颌前端有五颗较大的圆锥形齿,上下颌两侧皆有细小的圆锥齿.体被薄栉鳞、全体呈深红色,腹部较淡,体两侧有6条明显的黄色纵带、背鳍长;若用来煲汤,最好先煎至金黄,才配合其他材料如豆腐同煲,如此,汤水呈奶白,且分外鲜甜可口。
-
五脏苦欲补泻
五脏苦欲补泻为中药学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
咽路
咽路(esophagus)为中医解剖名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指由咽至胃之通道,即食管。《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
-
咸生肾
咸生肾生理学名词。指咸与肾五行皆属水,故咸味具有补肾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
-
五味所合
五味所合为治疗学名词。即五味与五脏相宜之意。《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如酸入肝,肝经的病变,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
-
咸胜苦
咸胜苦咸属水,苦属火,水能克火,故咸能胜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苦伤气,咸胜苦。”
-
味噌
味噌的种类:味噌的种类繁多,简单地说,味噌是以黄豆为主原料,再加上盐以及不同的种曲发酵而成。后者则是味道比较甜、比较淡的味噌,这种口味上的差异是因为原料比例不所造成的,通常曲的比例较重口味,做出来的味噌也较咸,名气颇响亮的“信州味噌”,便是这类辛辛口味噌的代表;
-
盐哮
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属虚哮范畴,详虚哮条。亦有偏实者,《医碥》卷二:“食味酸咸太过,幼时多食盐醋,往往成此疾,俗谓之盐哮。渗透气管,痰入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痰壅即发。”治宜利肺调气豁痰。亦可用吐法,如《原病集》治盐哮,喉中痰声不绝,以人参芦煎汤,饮之探吐。
-
甜酱油
甜酱油是指在以黄豆制成酱坯后,配加红糖、饴糖、食盐、香料及酒曲酿成的酱油。酱油味甜咸兼备,咸中偏甜,气香味鲜,可用于蒸、炖、煮、炒等调味。著名的如云南通海甜酱油。
-
淡秋石
来源: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现时用人中白浸去咸臭,晒干,研成粉,再加白芨将水拌和,制成方块。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
生抽
概述:生抽和老抽都是经过酿造发酵加工而成的酱油。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其产品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风味独特。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用来一般的烹调用的,吃起来味道较咸。老抽吃到嘴里后,有一种鲜美的微甜。
-
敛疮内消方
处方:黄明胶1两(水半升消了)。功能主治:诸般痈肿发背。以鸡毛扫在疮口上,如未成,即涂肿处自消。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黄明胶气味甘平微咸,入足太阳;黄丹气味辛微寒,入足厥阴。诸疮俱因壅遏不宣,致气血凝滞,以辛凉微咸之药,使壅痹流行,则有脓者自干,肿者自消。
-
蒲州豉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P ZhōuChǐ性味:①《本草拾遗》:味咸,无毒。②《纲目》:咸,寒,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解烦热,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通关节,杀腥气,伤寒鼻塞。摘录:《*辞典》
-
糖醋地环
糖醋地环原料配方咸地环100公斤白糖40公斤醋20公斤糖醋地环制作方法将咸地环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装筐,沥水4~入缸后将煮沸冷却后的糖、醋汁倒入菜缸内进行浸泡。每天倒一次缸,浸渍10天后即为成品。糖醋地环质量标准色乳白,有光泽,酸甜适口,质脆嫩。
-
川蔓藻属
中文名川蔓藻属拼音名chuanmanzaoshu拉丁名Ruppia中国植物志08:83描述RuppiaL.川蔓藻属,川蔓藻科,只有川蔓藻R.rostellataKoch等2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的咸水中,我国南北均产之。花小,两性,2-6朵生于一短柄上由叶鞘内抽出,花柄在花后增长;心皮4-6,有胚珠1颗,结果时有长柄;种子悬垂,无胚乳。属下物种川蔓藻
-
巫咸
巫咸,上古名医、商王戊辅佐。以巫祝之方法愈疾,反映当时巫术与医道结合于一身的情况。从太甲至太戊,中经七世,国势渐衰。《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相传黄帝出战时,要请巫咸作筮。商王朝时,担任上帝与下帝(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除了巫,还有卜、史、祝。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
-
海芙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芙蓉:别名:石苁蓉来源:蓝雪科海芙蓉LimoniumarbusculumMakino,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钓鱼岛。性味:根:淡,温。叶:咸,温。花枝:甘、微咸,平。功能主治:据文献报道,可治癌肿。
-
虾油芥条
虾油芥条原料配方咸芥头100公斤虾油60公斤姜丝2公斤虾油芥条制作方法将咸芥头整理干净后擦成丝,用清水浸泡1小时,上榨脱水。然后入缸倒入虾油,撒上姜丝,每隔2天倒一次缸,7天后即为成品。虾油芥条质量标准质脆,丝长均匀,具有浓厚的虾油香味。
-
李诇
李诇元代医生。字孟言,号樗散生。浙江钱塘人。善诗文,兼精医术,曾于舍陵售药于“樗亭”,所售皆善药,人咸称赞之。
-
金瑬珂
金瑬珂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神童”之誉,及长,遵母命业医。殚心于《内经》诸医典,读书万卷。善能去芜存精,尝云古之名医,其名即曰“和缓(医和、医缓)”,临证何用忙乱?诊治鳏寡孤独,咸不取值,且资助之。著有《明医医鉴》、《外科精微》、《体仁编》、《儿科慈幼录》等,均佚。
-
非风
非风病名。卒然昏倒,神识昏愦之证。以其因内伤积损所致,而非外感风邪,故名非风。《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参见类中风条。
-
刺子莞
别名:龙须草、绣球草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rubra(Lour.)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华东、西南、华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用法用量:5钱,配伍其它药,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乌木
乌木释名乌文木。气味甘、咸、平、无毒。主治解毒,亦治霍乱吐利。取木片研为还想,温酒冲服。附方
-
小黑菇
别名:密褶黑红菇、密褶黑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小黑菇Russuladensifolia(Secr.)Gill,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性味:微咸、涩,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五瘿昆布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组成:昆布(洗去咸,焙)2两。主治:五瘿。用法用量:上切,如指面大,醋渍,含咽汁尽为度。
-
盐豉丸
《活幼口议》卷十九:方名:盐豉丸组成:咸豉7粒(口内含,去皮),腻粉1钱匕。主治:幼儿(口见)乳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藿香汤送下;乳头吻亦得。制备方法:上研,为丸如麻子大。
-
糯草灰散
《痘疹金镜录》卷四:方名:糯草灰散组成:糯草灰不拘多少。主治:痘后余毒。用法用量:将滚汤淋去咸水,以淡灰掩患处。
-
白酒少司
白酒少司的味道:乳脂味白酒少司的特色:乳香浓郁,酒香醇厚,鲜咸清纯白酒少司的制作材料:主料:黄油面粉400克,鸡清汤2500克,干辣椒1个,柠檬(香桃)10克,精盐15克,白葡萄酒250克,味精15克,溶化黄油25克(封顶用)。
-
元恪
元恪(483~515)为南北朝北魏皇帝(宣武帝)。尝于永平三年(501)敕令太常于闲敝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敕医署,分师治疗,考其能否而行赏罚。又以经方浩博,应病投药,卒难考究,乃令王显集诸医工,寻篇推简,务存精要,编撰医书35卷,颁布郡县,使知救患之术。
-
五味所入
五味所入为治疗学术语。简称五入。《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酸入肝,肝经的病变,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
-
咸耎
咸耎指味咸之物具有软坚的作用。见《素问脏气法时论》。
-
严三点
严三点宋代医家。江西人。其真名佚,因精于脉学,以三指诊脉,即能诉受病之源,人咸以“严三点”称之。著有《脉法撮要》一卷,现国内未见行世。
-
气味
气味为中药学名词。即性味。指药物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基本属性,它们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与效能。
-
野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蘑菇: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野蘑菇AgaricusarvensisSchaeff.ex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原或旷野草丛中。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新疆。性味:微咸,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为“舒筋丸”原料之一。
-
基本味
基本味是指未经复合的、单一的主要调味品的味,如咸、酸、甜、辣、香、鲜、苦七种味。
-
鱼子酱
鱼子酱的别名鱼子概述鱼子是由新鲜鱼子腌制而成的,浆汁较少,呈颗粒状。鱼子酱是在鱼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浆汁较多,呈半流质胶状。鱼子酱有红、黑两种,红鱼子酱由鲑鱼子腌制加工而成,口味咸鲜,腥鲜味重。黑鱼子酱由鲟鱼子腌制加工而成,口味咸鲜,有其特有的鲜香味。黑鱼子酱以伊朗出产的最为名贵。
-
五柳料
五柳味源于粤菜中的五柳溜鲩鱼。所用原料为酱瓜丝、荞豆丝、酸姜丝、酱姜丝、泡椒丝、葱丝、芫荽丝等,并采用番茄酱、山楂酱、红油米水进行调味。其特色:色泽鲜红,酸甜带咸,层次丰富,香味浓郁,回味无穷。
-
菠菜少司
菠菜少司的味道:乳脂味菠菜少司的特色:色碧绿,乳香浓郁,咸鲜清纯。菠菜少司的制作:主料:白汁少司750克,菠菜1000克,精盐5克,食粉(小苏打)10克。将锅中入水、烧开,下入食粉、菠菜飞水,下入漏勺,用冷水冲凉至冷透,沥尽水分。下入家用搅拌机打成泥,用纱布包好,将菠菜汁挤入白汁少司内,加入精盐调匀即成。
-
粤式蒜茸油汁
粤式蒜茸油汁的味道:蒜香味粤式蒜茸油汁的特色:蒜香浓郁,鲜咸味厚。粤式蒜茸油汁的制作:主料:鲜蒜茸100克,炸蒜茸50克,白糖25克,美极牌酱油20克,蚝油20克,鱼露5克,味精10克,胡椒粉2克,高汤20克,熟鸡油30克,香油10克。如用于冷菜,则不加炸蒜茸,其口味特点为:蒜香清爽,鲜咸微辣。
-
闽式蒜泥汁
闽式蒜泥汁的味道:蒜香味闽式蒜泥汁的特色:蒜香清爽,咸鲜微辣,略有酸甜。闽式蒜泥汁的制作:主料:鲜蒜泥50克,酱油15克,白糖25克,绍酒10克,味精5克,香油20克。或者将鲜蒜泥100克加入葱末10克、绍酒15克、白糖50克、香醋25克、精盐5克、味精7克,调匀,再将香油25克烧热后倒入即成。
-
鲁式蒜泥汁
鲁式蒜泥汁的味道:蒜香味鲁式蒜泥汁的特色:蒜香清爽,咸鲜微辣。鲁式蒜泥汁的制作:主料:鲜蒜泥30克,盐4克,味精5克,高汤25克,香油10克。或者将鲜蒜泥30克加入澥好的麻酱20克、香醋10克、白糖3克、盐4克、味精5克、香油10克,调匀即成。或者将鲜蒜茸15克、酱油40克、白搪2克、香油10克、味精5克,调匀即成。
-
川式蒜泥汁
川式蒜泥汁的味道:蒜香味川式蒜泥汁的特色:蒜香清爽,咸鲜微辣。川式蒜泥汁的制作:主料:酱油40克,冰糖15克、花椒3克、桂皮2克、甘草2克,蒜泥30克,红油辣椒40克,味精4克,香油5克,葱花5克。川式蒜泥汁的做法:将上等酱油40克加入冰糖15克、花椒3克、桂皮2克、甘草2克,浸泡1个月,去掉杂质;
-
五裁
五裁为治疗学名词。裁,节制。指患病时对五味的节制。《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等。
-
虚灵廓
虚灵廓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目经大成》卷一:“离为内眦,络通小肠之腑,脏属于心……,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含通水火,下济上行,品物咸章,曰虚灵廓。”因此,此名是根据脏腑功能而命名的。详见八廓条。
-
同者逆之
同者逆之治疗学术语。指主客气相同者,宜用逆治法。如主客同司火热,则当治以咸寒;如主客同司寒水,则当治以辛热。《素问·至真要大论》:“必要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
水位
水位为运气术语。寒水所主之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王冰注:“水之位,冬至前后各三十日,终之气也。”
-
热淫
热淫热邪过盛。《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