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
《灵枢·禁服》:“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③指象母亲一样,滋养诸脏。《素问·阴阳类论》:“三阴为母。”④五行生克变化中,生我者为母。如土生金,则土为金母。《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灵枢·五色》:“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
-
亲属称谓
亲属关系简表:古今亲属称谓杂谈: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
子死产门难产
子死产门难产为病名。指产门未开,死胎堵塞在产道,娩出发生困难。《傅青主女科》卷下:“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补血以生水,补气以生血,使气血两旺,死子可出而存母命也。(方药:人参一两、当归二两酒洗、川芎一两、益母草一两、赤石脂一钱、芥穗三钱炒黑)。”
-
山茵陈汤
处方:山茵陈叶泽泻瓜蒌根猪苓生甘草生地黄功能主治:治婴儿初生眼闭。摘录:《冯氏锦囊》卷三《医统》卷八十八:方名:山茵陈汤组成:山茵陈3钱,泽泻3钱,瓜蒌根1钱半,猪苓1钱半,甘草(生)1钱半,生地黄1钱半。用法用量:水煎,产母用此酿乳,食后服。初服、2服,且捏去宿乳,第3服后,却令儿吃乳,若母自乳亦可服。
-
泻南补北
泻南补北为治则。即泻心火滋肾水。五行中心主火,属南方;肾主水,属北方。肝实肺虚之证(东方实,西方虚),要使其平衡协调,可采用泻火补水之法治疗。《难经·七十五难》:“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
-
自体孢子
自体孢子(autospore)是一种内生孢子,不具有游动孢子那样的运动性,而具有被膜形态。即营养体的细胞内容物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母细胞膜内形成新的膜,不久,母细胞发生变化。在连接成连锁状时,便成为自生群体。常见于蓝藻类的粘球藻属和绿藻类的原球藻目。
-
胎气蕴热
胎气蕴热病证名。出《普济方》。指婴儿烦热,食即呕吐,眠不安席,神情躁扰,闻声即掣。由于儿在胎中时,孕母多忧怒郁闷,复因胎气燥热,儿生艰难,母生惊悸而致乳汁不和,小儿吮乳得之。治宜调气解蕴。
-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在适当条件下,由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就能表现出来。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这种行为除特种遗传性以外,还和某些生理成熟有关,如垂体分泌催乳素等。
-
死产
戴武承《女科指南集》:“死产者,临产时胎死腹中也。”子死腹中又称胎死腹中、死胎。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或母患热病,热毒伏于冲任;或误服毒药,药毒伤胞;或母体素虚,冲任气血虚少;或胎儿脐带缠颈气绝致死等,致胎儿死于母腹内。
-
蒋希曾
蒋希曾清代医家。泉塘(今湖南临湘)人。同治元年(1862年)其母病故,伤痛于母病之不治,乃改习医,数年后有成。故取临证中阴阳虚实易于混淆者,及其他疑似之证,详加辨析,编成《医验辨似》二卷(1896年),共列“伏暑似虚劳证”、“阳虚似外感证”、“产后受风似虚脱证”等疑似证32条,辨析详明,颇有助于临床诊断。
-
死胎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子死腹中又称胎死腹中、死胎。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或母患热病,热毒伏于冲任;或误服毒药,药毒伤胞;或母体素虚,冲任气血虚少;或胎儿脐带缠颈气绝致死等,致胎儿死于母腹内。当急下死胎。
-
参附益母汤
处方:人参1两,附子1钱,益母草2钱。功能主治:妇人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气血双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遇此等症,急用一人抱住产母,头顶心解开,以艾火急灸之,必然出声;然后以参附益母汤救之,多有生者。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
李文渊
李文渊清代医家。字静叔、叔卿,益都(今属山东)人。因母病及其自身之病,以古方疗之,未能救其母之病,因提倡后人需有自拟之方,不可全泥古人,遂撰《得心录》一卷,其中颇多自制之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十之八九为自制者。
-
母气
母气为五行学说术语。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联系。在五行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母脏之气即为母气。如木生火,则木为火的母气。余类推。
-
颠疾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涩甚为瘖;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又:“肺脉急甚为癫疾。”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③癫狂病,神志错乱的疾病。《素问·脉解》:“所谓甚则狂颠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
-
实邪
概述:实邪为病因病理学名词。1.亢盛的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五邪之一·实邪:实邪为五邪之一。指从子脏传向母脏的邪气。《难经·五十难》:“从前来者为实邪。”吕广注:“今心王未必,是脾来逆夺其王,故言从前来也。脾者,心之子,子之乘母,是为实邪。”
-
脚手先下难产
脚手先下难产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卷下:“妊妇生产之际,有脚先下而儿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儿不得下者。人以为横生倒产,至危之症也,谁知是气血两虚之故乎。产母之气血足,则胎必顺,产母之气血亏,则胎必逆。顺则易生,逆则难产。子在胞中,亦必弱。总用转天汤(人参、当归、川芎、川牛膝、升麻、附子)。
-
印随学习
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他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作两组孵化。第一组由母鹅孵化,孵出的雏鹅最先看到的活动物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母亲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那儿。据实验,能产生印记行为的动物有许多种,大部分鸟类、豚鼠、绵羊、鹿、山羊、水牛、某昆虫及多种鱼类。
-
DNA复制
上图中说明了DNA复制的三种可能途径。两条DNA母链用黄色表示,新合成的DNA链用蓝色表示。DNA分子复制时可能有三种途径,每一种都遵循碱基互补原则:1.保留复制途径认为复制完成后保留最初的母链并另外产生一条全新的完整DNA双链分子;3.半保留复制途径认为复制后产生两条新老杂合的DNA双链分子;
-
螱客
螱客是在白蚁的巢内、巢外生活,并与白蚁有密切关系的生物。共生动物有蝇类及隐翅虫科的甲虫等;在捕食动物中也往往有腹部膨大的,与母蚁的形状类似而引人注意。栽培的菌床是用通过消化道后被粉碎的木材做成的,而通过工蚁体内的分生孢子所生出的菌丝则供幼虫、雄蚁及母蚁食用。
-
挑疔散
《医方考》卷六:方名:挑疔散组成:紫草、雄黄、巴豆各等分。用法用量:有痘疔、痘母者,用针挑破,以此药少许着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油胭脂调用。各家论述:紫草解毒利窍,雄黄解毒利气,巴豆化毒拔疔,乃挑疔之捷剂也。
-
胚体内生产
胚体内生产涉及的基本技术,包括超级排卵以及发情同期化。由于母牛最多仅能年产一胎,一生中的产犊数很有限,若要一次发情时能排多个卵,必须对供胚牛进行超级排卵处理。简言之,若将此胚同时移置到32头发情同期化的受胚母牛中,如果怀孕率为50%,即表示会有16头经胚移置的小牛同时诞生,其生产效率之高不言可喻。
-
母蛎散
《直指小儿》卷四:组成:母蛎粉。主治: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用法用量:先以津唾涂肿处,次以母蛎粉掺敷。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外褶
外褶是指开始为一部分略呈扁平状的上皮向外突出的一种过程。是广泛存在的各种形态变化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外褶产生的新的上皮区域,有时成泡状体从母层分离,或成管状体自母层突出,或产生更复杂的其他变化。文昌鱼胚胎体节的分离、脊椎动物眼泡的突出和鳃囊的发生、羊膜类胚胎尿膜的形成等,都是以外褶为基础的。
-
子母
子母为五行学说术语。五行中之相生者,我生者为子,生我者为母,任何一行都有我生与生我两方面的关系。如手太阴肺属金,足少阴肾属水,金生水,则肾为肺之子,肺为肾之母,两者为子母关系。《难经·十八难》:“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
调产
调产指产时调理产妇应注意的事项。《傅青主女科·产后编》:“调产者,产母临月,择稳婆,办器用,备参药。心烦,用滚水调白蜜一匙,独活汤更妙;有生息未顺者,只说有双胎,或胎衣不下,勿令产母惊恐。”
-
肾肝同补汤
《石室秘录》卷三:方名:肾肝同补汤组成:熟地1两,山茱萸5钱,白芍5钱,当归5钱,柴胡2钱,肉桂1钱。主治:两胁饱闷,腰脊难于俯仰。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熟地、山茱萸补肾之药,而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今补肝之药,反多于补肾者,可见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也。
-
何第松
何第松为清代医家。何第松字任迁。何氏少读书,弱冠时,二弟俱亡,父母因伤成疾,亲侍汤药四十余日。阅四年,母病愈.后医学愈精,药下病除,活人无算。著有《经穴分寸歌》《针灸歌诀》《药性捷诀》各一卷,未见刊行。(见光绪八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一《人物·方技》和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六十四《艺文·典籍》)
-
碍产
碍产病名。又名碍肩生、绞脐、背包生、坐碍、凝产。由于脐带绕颈、绊肩而引起的难产。杨子建《十产论》:“碍产者,言儿身已顺,门路已正,儿头已露,因儿转身,脐带绊其肩,以致不能生。令产母仰卧,稳婆轻推儿向上,以中指按儿肩,脱脐带仍令儿身正顺,产母努力,儿即生。”属脐带脱垂类分娩并发症。
-
包达日玛
包达日玛(1835~其母娜仁·阿柏为著名蒙医正骨医家。继承其母技术而有所发挥。创用“羊瑟博素法”治疗陈旧性骨折,即以刚杀死之羊胃热敷包裹患处,兼用酒泡牛皮固定患肢关节,配以牛奶、动物肉汤治疗,以加速愈合,每奏奇效。
-
李天成
李天成①明代医家。彭水(今属四川)人。因母病求医不得,遂决心弃儒学医,并深研医术,治愈母病,且以病赈人。著《古今医方》四卷,未见行世。②清代医家。字显生,浙江兰溪人。后随父徙居金山,并继父业而精于医。
-
子午流注纳支法
子午流注纳支法即子午流注纳子法。参见“子午流注纳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支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取穴。故纳子法又可分为按时循经取穴法和补母泻子取穴法。
-
谢秀卿
谢秀卿为隋唐时针灸学家。参见甄权:甄权为唐代著名针灸学家。许州扶沟(今属河南)人。因母病与弟弟发奋学医,攻读医书,成为名医,尤长针灸之术。曾奉旨与司马德逸、谢秀卿、甄立言等共同修订《明堂》,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采用。还撰有《针灸钞》《针方》《明堂人形图》等。
-
仁寿镜
《仁寿镜妇》为妇产科著作。此书采辑前人临证经验,分宁閫、宜男、益母、保赤4集,概述妇女月经、崩漏、带下、种子以及胎前、临盆、产后、护婴等各类病证的治则、忌宜和预防。现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及1927年铅印本。
-
兰止庵
兰止庵即兰茂。1496)为明代本草学家。自号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自幼喜爱植物药草,常辨研其药性、生长环境等。后因母病,又留心医药而摒弃仕途。著述较多,在医药方面主要有《滇南本草》等书,是现存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完整和较早的著述,反映了他在医药上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对于民间经验的重视。
-
兰延秀
兰延秀即兰茂。1496)为明代本草学家。自号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自幼喜爱植物药草,常辨研其药性、生长环境等。后因母病,又留心医药而摒弃仕途。著述较多,在医药方面主要有《滇南本草》等书,是现存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完整和较早的著述,反映了他在医药上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对于民间经验的重视。
-
朱春海
朱春海即朱栋隆。朱栋隆为(16世纪)明代医家。字子吉,号春海,又号瓶城子。江苏丹阳人。年轻时曾考科举,后因母病立志学医,尤其注意痘疹。他根据过去著名医家和医籍,用二十年时间,摘要整理成《痘疹不求人方》一书,特点是简易方便;还调制了蜡丸三种(稀痘丸、快斑丸、解毒丸),供远方偏僻地区救急之用。
-
胎黄·湿热郁蒸证
胎黄·湿热郁蒸证(fetaljaundicewithsyndromeofstagnationandsteamingofdamp-heat)是指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婴儿感受湿热邪毒,以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红,苔黄腻为常见症的胎黄证候。
-
亲子关系概率
亲子关系概率(paternityprobability)是指在不排除亲子关系的情况下,为证实假设父(母)和孩子遗传关系,根据遗传学原理计算出的父(母)子(女)关系的可能性。
-
R-带
R-带(Reverse-banding)即反带,染色体用磷酸盐溶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用吖啶橙或吉母萨染料进行染色,结果显示的带型同G-带明暗相间的带型正好相反,故称。
-
小儿脚拳
小儿脚拳病证名。指小儿趾挛缩不能伸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小儿脚拳,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内有冷积,为风邪所乘,儿生之后,肾气不足,气血不营,故令脚指拳缩不展。”治宜益肾和血,祛风舒筋,用当归散。
-
消乳
消乳治疗学术语。指哺乳期间中断乳汁分泌的方法。《广嗣五种备要·保胎方论》:“产母不令子饮乳,有乳而欲消者,用麦芽五钱,炒为末,四物汤调服即消。或用神曲二钱,炒为末,酒吞,日服一次。”参见断乳条。
-
朱栋隆
朱栋隆为(16世纪)明代医家。字子吉,号春海,又号瓶城子。江苏丹阳人。年轻时曾考科举,后因母病立志学医,尤其注意痘疹。他根据过去著名医家和医籍,用二十年时间,摘要整理成《痘疹不求人方》一书,特点是简易方便;还调制了蜡丸三种(稀痘丸、快斑丸、解毒丸),供远方偏僻地区救急之用。
-
胎疾
胎疾病证名。又名胎证、胎中病。①《幼科全书》指婴儿满月以内有病者;②《幼科发挥》指小儿周岁以内有病者。多由胎禀不足,或儿母妊娠时调摄失宜以及胎毒等引起。前人在医籍文献所载如胎寒、胎热、胎肥、胎弱等,均属胎疾范围。
-
乳利如血
乳利如血病证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治宜清除滞热,用荷叶蒂、黄连煎服。
-
捧心生
捧心生旧病名。亦名儿捧母心。见清·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相当于臂位分娩,儿两臂上举。属难产的一种。古人观察到儿臂上举,误以为儿捧母心以致难产,故名。
-
潘楫
潘楫明代医家。字硕甫,号邓林,江苏仁和人。尝因兄病而从母命而习医,得名师传授,并精研医经,遂精于医,治病多效,人咸称之。尝著《医灯续焰》一书行于世,另尚有《伤寒大旨》,未见梓行。
-
罗仲光
罗仲光明代医家。字觐吾。自号青城山人。南充(今属四川)人。习儒,博览群书。因母病,遂精医术。著《伤寒补古》、《活人奇方》,均佚。
-
李洞玄
李洞玄唐代医生。履贯欠详,尝为医博士,尤精于针术。据载其针刺长孙皇后而产高宗,以拯其难产,舍母救子。
-
脚拳
脚拳病证名。指脚趾挛缩不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夫小儿脚拳,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内有冷积,为风邪所乘,儿生之后,肾气不足,气血未营,故令脚指拳缩不展。”治宜益肾和血祛风舒筋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