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胫骨近端外翻截骨术用于胫骨内翻的手术治疗。胫骨内翻又称Blount病,其特点为胫内翻内旋并膝反屈。多见于走路早、肥胖儿童,而不能行走的儿童却很少发病。基于上述特点和Delpech定律,即压应力抑制骨骺、骺板生长,而张应力则刺激骨骺、骺板生长。一般认为,当胫骨上端内侧骨骺、骺板和干骺端,不断的受到过高的应力作用,引起胫骨上端内侧生长紊乱,进而产生胫骨内翻。临床上依发病时年龄把它分成两种类型:①幼儿型:又称早发型。3岁以前发病,临床多见,往往双侧发病,其内翻畸形进展较快,且有不断加重的倾向。②少年型:也称迟发型,发生于4岁以上儿童,其中8~15岁者多见,其内翻畸形较轻。有人又将迟发型分成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前者指4~10岁时发病者,而后者指11岁以后发病。1964年Langen-Skiold基于发病年龄和动态X线表现,把幼儿型胫骨内翻分为6期。每期在X线片均可见骨骺、骺板和干骺端的特征性改变(图12.30.3.1-0-1)。
1982年Smith提出新的分类法,他根据胫骨内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成潜在性、轻度、进行性和骺板闭合等4级,企图在胫骨内翻的严重程度与选择治疗方法及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之间,建立相关性。其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外科治疗是矫正胫骨内翻畸形、防止其继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主要依据病人年龄和畸形程度即病变分期,制定手术方案。术前应该仔细阅读X线片,判断其病变分期,并要测量胫骨-股骨干角、胫骨上骺端-胫骨干角和胫骨上端骨骺-干骺端角(图12.30.3.1-0-2,12.30.3.1-0-3)。
尽管幼儿型胫骨内翻有自然缓解的病例,但大多呈进行性加重,直到年龄达13岁以后才趋向稳定,而8岁以后治疗则容易复发。因此对此型病变,应该在8岁以前予以手术治疗。
7 适应症
胫骨近端外翻截骨术适用于:
1.胫骨内翻Ⅱ、Ⅲ期病变(图12.20.3.1-1)。
2.病儿年龄4~8岁。
10 手术步骤
10.1 1.腓骨截骨
于小腿外侧中1/3处做长3~4cm的纵切口,显露腓骨并将其斜行截断,但要防止损伤腓总神经。
10.2 2.显露胫骨上端
采取胫骨近端前外侧切口,起自胫骨外髁外侧上缘,向内下斜行至胫骨结节远端5~7cm(图12.20.3.1-4)。
10.3 3.设计截骨线
截骨平面应在髌韧带止点的远端,以防止损伤胫骨近端骺板和胫骨结节骨骺。先在胫骨中1/3插入一枚与踝关节平行的克氏针,另在胫骨干骺端插入一枚与膝关节平行的克氏针。继之,用骨刀在胫骨结节远端标出楔形截骨线。楔形基底位于外侧,其长度根据术前X线片测量股骨-胫骨角来确定,但注意在截骨线近端的内侧骨皮质设计一舌形骨瓣,再沿截骨线钻孔(图12.20.3.1-5)。
10.4 4.截骨与固定
选用锐利骨刀或电动骨锯,沿截骨线截骨。取出楔形骨块后,将截骨远端外展并外旋,使截骨面紧密接触,同时矫正内翻和内旋畸形,但要保持5°~10°的外翻。然后用2枚螺纹克氏针从内侧插入,交叉固定截骨处或采用5孔加压钢板固定。再将取下的楔形骨块修剪后,置于胫骨截骨近端的舌瓣与远端内侧骨皮质之间(图12.20.3.1-6A、B)。